[实用新型]一种大垄单行旋耕起垄施肥作业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912607.7 | 申请日: | 2015-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79655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27 |
发明(设计)人: | 胡良龙;王冰;王公仆;计福来;田立佳;高学梅;游兆延 | 申请(专利权)人: | 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B49/06 | 分类号: | A01B49/06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02 | 代理人: | 何朝旭 |
地址: | 210014***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单行 旋耕起垄 施肥 作业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大垄单行旋耕起垄施肥作业装置,可一次一垄起大垄作业,尤其适用于南方雨水较多地区的甘薯种植起垄作业,属于农业耕作机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据申请人了解,甘薯是一种高垄种植的根茎类作物,一般种植垄高在25~30cm,在不同种植区甘薯种植垄距有所区别,一般在北方种植区多采用80cm垄距,在长江流域种植区多采用90cm垄距,而在广东、福建、海南等南方种植区由于雨水较多,垄体易浸泡毁塌,所以甘薯种植垄距一般采用110~120cm大垄。
然而目前生产上用于80、90cm厘米的中小型垄距起垄设备较多,而用于大垄作业的设备非常短缺,尤缺与中小型四轮拖拉机配套的一次一垄的大垄单行作业设备,且现有设备作业主要存在宽垄土不易聚集到垄顶、垄中土少呈凹坑、垄体矮小、作业功能较单一、辅助人工多等缺陷,造成南方甘薯种植起垄用工多、劳动强度大等问题非常突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一种大垄单行旋耕起垄施肥作业装置,该装置可一次完成一垄旋耕、起垄、镇压、施肥等作业。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一种大垄单行旋耕起垄施肥作业装置,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设有用于连接牵引装置的牵引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上设有肥箱和取功地轮,所述肥箱通过施肥传动链与取功地轮相连;所述机架的两侧设有侧向封板,所述机架上还设有起垄犁和垄体塑形辊。
进一步地,所述牵引装置为四轮拖拉机。
进一步地,所述肥箱底部设有导肥装置,所述导肥装置包括传动杆,所述传动杆通过施肥传动链与取功地轮相连;所述导肥装置与导肥管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取功地轮包括轮毂,所述轮毂上设有轮辐,轮辐上连接有轮缘,所述轮辐的端部设有取功齿;所述取功地轮上还设有与轮毂相连的轮轴,所述轮轴上设有与施肥传动链相连的链轮。
进一步地,所述取功齿采用板形结构,板面成V形,所述板面V形角度为钝角。
进一步地,所述钝角为150度。
进一步地,所述起垄犁有两个,分置于机架的两侧;所述起垄犁包括犁柱,所述犁柱的下端连接有犁,所述犁为连为一体的三段式结构,包括犁壁、犁铧和犁尖;所述犁壁与犁铧,犁铧与犁尖之间的夹角为钝角。
进一步地,所述犁壁与犁铧所成钝角为150度,所述犁铧和犁尖所成钝角为160度。
进一步地,所述分置于机架两侧的起垄犁呈八字形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垄体塑形辊包括辊轴和设于辊轴两端的喇叭形辊筒;所述垄体塑形辊通过支撑臂设置在机架上,所述辊轴与支撑臂相连。
本实用新型一种大垄单行旋耕起垄施肥作业装置,该装置可一次完成一垄旋耕、起垄、镇压、施肥等作业。本实用新型起垄犁左右呈“八”字型配置在机架上,作业时犁体将土推向宽垄的中间部,在两把犁的中间形成一条垄距较大、垄中间部土量充足饱满的高垄,为后端施肥取功和垄体进一步塑型提供便利。本实用新型在左右配置的八字型起垄犁和喇叭型垄体塑型辊之间配置施肥传动取功点,实现在已初步成型的高垄上取功,使得取功可靠、传动路径短,而取功对垄顶的破坏旋即被后端的喇叭形辊筒修复压实,垄体美观性好。施肥取功地轮的主要取功件轮齿采用板形结构,板面成150°夹角V形,作业时尖头朝前,使之与土壤接触面增大、附着力增强,使取功更可靠,减少了传统杆齿取功易发生打滑和漏施问题。本实用新型三段式起垄犁由犁壁、犁铧、犁尖三段构成,单翼长度达45-48cm,超长的单翼能将土推的更远,有效保障了垄体中间部的土壤供给,避免垄体中间出现凹坑和土量不足。单翼加长起垄犁的单翼稍过中的犁体结构与旋耕机两侧封土板配合使用,使得垄侧边壅起的土量非常少,所以对邻垄影响小,使得垄距一致性、垄体美观性皆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为起垄犁的主视图。
图4为起垄犁的左视图。
图5为起垄犁的俯视图。
图6为取功地轮的主视图。
图7为取功地轮的剖视图。
图8为取功齿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未经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91260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用途车后悬挂装置
- 下一篇:小型电动锄地锄草深浅自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