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中心支撑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912076.1 | 申请日: | 2015-11-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894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27 |
发明(设计)人: | 周倜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倜 |
主分类号: | E04H6/06 | 分类号: | E04H6/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8415 广东省中山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中心 支撑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停车配套系列产品——汽车停车架的生产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一种汽车中心支撑装置是用于对汽车的停车架装置,路边停放汽车,通常在其上部停 车,但因下部汽车障碍,托住上部汽车的托架不得不固定在上下汽车侧面的支撑杆上,通过 支撑杆托住上部汽车。由于支撑杆不在上部汽车的重心中心位置,支撑稳定性差,又由于上 部整辆车全部悬空在下部汽车上面,下部汽车进出不安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针对上述问题,设计出一种在汽车侧面设置的支杆顶部,设有下 托架,下托架上部设有上托架,当上托架承载的汽车,经支杆托到空中后,上托架在下托架 上水平方向经传动装置前后移动,将上托架上的汽车重心移到支撑杆顶部位置,支杆顶部支 撑住汽车的重心,由于上部汽车水平方向移动到支杆顶部位置,上部汽车只有部分占据下部 汽车空间,达到汽车侧面支杆支撑停车稳定性好、安全性好的使用。
本实用新型包括支架(1)、下托架(2)、上托架(3)、第一传动装置(4)、汽车本体(5)、 第二传动装置(6)、第三传动装置(7)、动力装置(8)、动力连接线(9),所述支架(1)顶部设置 所述下托架(2),所述的下托架(2)上部设置所述上托架(3),所述的下托架(2)及所述的上托 架(3)之间相互连接,所述的上托架(3)经所述第一传动装置(4)在所述的下托架(2)上部水平 方向前后移动,在所述的上托架(3)的上部承载所述汽车本体(5),所述的下托架(2)及所述 的上托架(3)为硬杆、伸缩杆或硬板。由于在上托架(3)上的汽车本体(4)经第一传动装置(4) 在下托架(2)上部水平方向前后移动,汽车本体(4)重心移到支杆(1)顶部位置,支杆(1)顶部支 撑住汽车本体(5)重心,又由于移动中,下托架(2)及上托架(3)始终相互连接,防止上托架(3) 在移动中从下托架(2)上掉下,还由于汽车本体(5)水平移动到支杆(1)顶部位置,汽车本体(5) 只部分占据下部停车空间,达到汽车本体(5)侧面支杆(1)支撑稳定性好、安全性好的使用。
本实用新型包括所述的支架(1)为摆动伸缩杆、硬杆或硬杆框架,所述的下托架(2)经 所述的第二传动装置(6)与所述的支架(1)之间旋转连接,所述的支架(1)下部经所述第三传 动装置(7)上下摆动,所述的下托架(2)上的所述的上托架(3)及所述的汽车本体(5)随所述的 支架(1)上下摆动与地面始终保持平行方向升降移动。由于下托架(2)经第二传动装置(5)带 动升降移动时,始终与地面保持水平方向,因此汽车本体(5)在上托架(3)上同样也始终与地 面保持平行状态,达到汽车本体(5)升降的使用。
本实用新型包括所述的第一传动装置(4)、第二传动装置(6)及第三传动装置(7)与所 述动力装置(8)经所述动力连接线(9)相互连接。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附图1为一种汽车中心支撑装置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支架(1)、下托架(2)、上托架(3)、第一传动装置(4)、 汽车本体(5)、第二传动装置(6)、第三传动装置(7)、动力装置(8)、动力连接线(9),支架(1) 顶部设置下托架(2),下托架(2)上部设置上托架(3),下托架(2)及上托架(3)之间相互连接, 上托架(3)经第一传动装置(4)在下托架(2)上部水平方向前后移动,在上托架(3)的上部承载 汽车本体(5),下托架(2)及上托架(3)为硬杆、伸缩杆或硬板,下托架(2)及上托架(3)为硬 杆、伸缩杆或硬板,支架(1)为摆动伸缩杆、硬杆或硬杆框架,下托架(2)经第二传动装置(6) 与支架(1)之间旋转连接,支架(1)下部经第三传动装置(7)上下摆动,下托架(2)上的上托架 (3)及汽车本体(5)随支架(1)上下摆动,与地面始终保持平行方向升降移动,第一传动装置 (4)、第二传动装置(6)及第三传动装置(7)与动力装置(8)经动力连接线(9)相互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倜,未经周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91207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