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套管式造瘘管有效
申请号: | 201520911817.4 | 申请日: | 2015-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87205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8 |
发明(设计)人: | 陈勇;苟欣;何卫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勇 |
主分类号: | A61M25/10 | 分类号: | A61M25/10;A61B17/00;A61B17/12;A61M1/00;A61M29/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细软智谷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471 | 代理人: | 王金宝 |
地址: | 400016 重庆市渝中区***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套管 瘘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套管式造瘘管。
背景技术
经皮肾镜取石术是治疗泌尿系结石的现代微创技术,为目前泌尿外科治疗 肾与输尿管结石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其具有创伤小、结石清除率高、肾功 能损害小等优点,但也存在严重出血和感染风险。经皮肾镜取石术中需经皮肤 与肾盏之间穿刺扩张建立造瘘通道,然后置入鞘管(剥皮鞘)并利用管内通道 进行手术操作,在术后常规经鞘管将肾造瘘管置入肾造瘘通道以起到引流尿液 和压迫止血的作用。由于肾造瘘管的直径必须小于鞘管和肾实质造瘘通道的直 径才能置入肾内,因而在肾实质造瘘通道和肾造瘘管之间存在一定的空隙,肾 造瘘管直接压迫肾造瘘通道创面止血的效果有限,可导致肾实质造瘘通道持续 出血,出血若渗入肾内可导致严重血尿,血凝块若阻塞造瘘管可引发剧烈肾绞 痛,出血若渗入肾外周间隙可形成巨大血肿,常并发严重感染。严重的肾造瘘 通道出血可危及患者生命安全,若保守治疗无效则需行肾动脉栓塞术止血或开 放性肾修补或切除术,这不但会加重患者创伤和治疗费用负担,还会导致肾功 能的缺失。此外,经皮肾镜取石术中需经造瘘通道向肾内高压灌注大量生理盐 水以保证手术视野清晰,但这些灌注液常混合含有大量细菌的感染尿液,会沿 造瘘通道外溢至肾周间隙内,可在广泛而密闭的腹膜后间隙内形成严重感染, 且极易吸收入血形成尿源性脓毒血症,甚至导致患者休克、死亡。
目前临床上使用最广泛的的肾造瘘管实际为缩短长度的双腔乳胶或硅胶尿 管,如图1所示,其前端有引流侧孔01与管内引流通道02连接,在尿管前端 引流侧孔01后设有一个气囊03,气囊03与一条注水管道04连通,该注水管 道04沿尿管管壁延伸至尿管后端引出,而与引流通道02后端形成分叉支管。 通过注水管道给气囊注水使其充盈后,回拉尿管使气囊位于肾实质造瘘通道肾 内口处,从而实现压迫止血和防止引流管脱出。上述肾造瘘管虽然解决了肾内 尿液引流的问题,起到了一定止血和固定造瘘管的作用,但在临床应用中存在 以下问题:1)肾造瘘管前端气囊易位移至宽大积水的肾盂肾盏内,不能切实封 堵压迫肾实质造瘘通道内口(肾盏侧);2)由于肾造瘘管直径小于肾实质造瘘 通道直径,并不能直接压迫通道止血;3)肾实质造瘘通道外口(肾实质外侧) 未封闭,肾实质瘘道创面出血和肾内尿液可通过造瘘通道与造瘘管之间的空隙 持续外溢至肾周间隙,易引发感染。为防止上述情况出现,手术医师常采用将 肾造瘘管气囊用力回拉牵引向皮肤侧并通过皮肤缝合丝线方式将造瘘管固定, 以起到压迫止血和防止造瘘管移位作用,但肾及皮肤的大力牵拉会导致患者术 后出现严重的疼痛,而且此处理方式止血效果十分有限,肾实质损伤和水囊破 裂导致造瘘管脱出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勇,未经陈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91181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