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注塑件开模发泡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20911127.9 | 申请日: | 2015-11-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862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16 |
发明(设计)人: | 任俊杰;许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美菱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4/58 | 分类号: | B29C44/58;B29C44/12 |
代理公司: | 安徽省合肥新安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4101 | 代理人: | 陆丽莉;何梅生 |
地址: | 230061 安徽省合***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注塑 件开模 发泡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注塑件开模发泡的结构。
背景技术
在以往的注塑件发泡结构设计中,通常采用EPS泡沫件填充办法或者注塑件闭模发泡的办法。前者绝热性能差,物料损耗多;后者设备投入大,生产效率低。从而导致生产急需一种注塑件发泡结构,与现行生产模式一致,简单便捷,无设备人员投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避免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一种简单实用的注塑件开模发泡结构,以期能直接使用冰箱门体的发泡设备,从而使得发泡效率高,模具投入小,废品率低,发泡模具制作周期短。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本实用新型一种注塑件开模发泡结构,是应用于由上模和下模组成的发泡模具及相应的发泡设备中,其结构特点是:在所述发泡模具的上模中设置磁铁;在上模塑料件中相应设置铁质薄片;所述上模塑料件与相应的下模塑料件之间填充有发泡液,并整体处于发泡模具中。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注塑件开模发泡结构的结构特点也在于:
上模塑料件和下模塑料件之间通过卡扣装配,并设有排气孔。
所述上模塑料件与下模塑料件之间的配合重叠尺寸≥10mm。
与已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本实用新型完全使用冰箱门体制作的常规发泡设备,无需另行投入设备;通过在冰箱门体的发泡设备中使用强磁铁,并与注塑件的铁质金属片结合使用,完美解决了上模注塑件无法吸附于模具的问题;也克服了常规注塑件发泡使用的EPS泡沫填充法和闭模发泡技术的缺点,使注塑件结合后具有绝热性能,两者配合尺寸大于10mm也无需堵漏,完美解决了发泡漏液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除去发泡液的结构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剖视图;
图3为图2中A区域的放大图;
图中标号:1上模塑料件;1a卡槽;2铁质薄片;3下模塑料件;4发泡液。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中,一种注塑件开模发泡结构,是应用于由上模和下模组成的发泡模具及相应的发泡设备中,需要参与发泡的两个注塑件,一个位于发泡模具的上模,另一个位于发泡模具的下模,如图1所示,为使位于上模的塑料件1与上模贴合到位,在发泡模具的上模中设置磁铁;在上模塑料件1中相应设置铁质薄片2;上模塑料件1与相应的下模塑料件3之间填充有发泡液4,并整体处于发泡模具中。
具体实施发泡前,将铁质薄片2装入上模塑料件1中的卡槽1a内,然后再整体放入发泡模具上模中,由于上模预先设计了强磁铁2,强磁铁会将上模塑料件1与铁质薄片2的组件牢靠地吸附于上模中;将下模塑料件3件放入下模具下模中;上模塑料件1和下模塑料件3之间通过卡扣装配,且两塑料件的相关位置设有排气孔。至此,发泡前的状态与门体发泡前状态完全一致,驱动发泡设备,注入发泡剂4,使发泡模具合模,上模塑料件1件和下模塑料件3件的卡扣结构会使两件可靠结合;然后保压开模,如图2所示,此时上模塑料件1、铁质薄片2、下模塑料件3件发泡为一个整体,且重量超出强磁铁吸附能力,落入下模,取件完成。
如图3所示,为防止漏液,两塑料件的配合叠合尺寸要≥1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美菱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合肥美菱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91112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