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传动轴的安装工具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910841.6 | 申请日: | 2015-11-1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29729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06 |
| 发明(设计)人: | 高超;王敏乙;凌雯;熊云亮;徐云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5B27/02 | 分类号: | B25B27/02 |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陆嘉 |
| 地址: | 201805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传动轴 安装 工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汽车制造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汽车传动轴的安装 工具。
背景技术
在汽车制造领域,有许多场合需要使用到过盈配合的轴孔连接。例如 在汽车的传动轴的安装过程中,传动轴(通常是花键轴)与轮毂轴承上安 装相配合的传动轴孔(通常是花键孔)之间为过盈配合,即传动轴的外径 略微大于传动轴孔的内径。由于传动轴上的花键轴轴较长,因此需要伸入 到传动轴孔中较长的距离才能够安装到位。
在存在过盈配合的情况下,即使过盈量不是很大,对于花键轴较长的 传动轴来说,手工安装的难度依然较大。目前普遍的做法是使用软锤(例 如铜棒)等对传动轴进行轻度敲打,利用敲打的力量使得传动轴逐步进入 到传动轴孔内以安装到位。在传动轴的花键轴较长的情况下,这种安装方 式的缺陷十分明显:由于手工的敲打很难保证其稳定的方向,因此在传动 轴被敲打进入到传动轴孔的过程中,难以确保其花键轴的方向。在理想状 态下,传动轴的花键轴与传动轴孔应该始终保持同轴的状态,但是在实际 操作中,在敲打安装的过程中,传动轴的花键轴很容易出现偏差,不能始 终保持传动轴的花键轴与传动轴孔的同轴度。方向上的偏差会引起配合表 面的划伤,严重时会造成错位卡死。同时,手工敲打安装的方式效率低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汽车传动轴的安装工具,能够在保证同轴度 的情况下进行过盈配合的轴与孔的安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出一种汽车传动轴的安装工具,将汽 车传动轴安装至轮毂轴承中,该安装工具包括:工作杆、具有内孔的套管、 具有内孔的定位环和轴向定位部件。工作杆的第一端具有外螺纹,汽车传 动轴的安装端具有螺纹孔,螺纹孔具有内螺纹,外螺纹与螺纹孔的内螺纹 匹配。套管的外径与轮毂轴承的传动轴孔的内径匹配。工作杆贯穿套管和 定位环的内孔,从工作杆的第一端朝着第二端的方向依次安装套管和定位 环,轴向定位部件对工作杆和套管进行轴向定位。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安装工具还包括垫片,垫片安装在定位环的一侧 或者两侧。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安装工具还包括轴承,轴承设置在定位环和套管 之间,轴承套在工作杆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工作杆从轮毂轴承的第二端面进入轮毂轴承的传动 轴孔,套管嵌套在传动轴孔中,工作杆第一端的外螺纹与汽车传动轴的安 装端的螺纹孔的内螺纹啮合,工作杆连接于汽车传动轴。工作杆的第二端 转动,带动工作杆转动,通过工作杆第一端和汽车传动轴的安装端的螺孔 的啮合的螺纹带动汽车传动轴从轮毂轴承的第一端面进入传动轴孔中。
在一个实施例中,定位环与轮毂轴承的第二端面贴合,汽车传动轴在 轮毂轴承的传动轴孔中安装到位。
在一个实施例中,工作杆是螺栓。
在一个实施例中,轴向定位部件是卡簧。
在一个实施例中,定位环与工作杆是分离的部件。
在一个实施例中,定位环与工作杆是连接的部件。
本实用新型的汽车传动轴的安装工具利用工作杆与汽车传动轴的螺孔 之间的螺纹连接配合,将旋转运动转化为轴向运动来带动汽车传动轴进入 到轮毂轴承的传动轴孔中,通过套管与传动轴孔周围非连接部分的配合保 证了安装工具和传动轴孔的同轴度和垂直度,通过工作杆与螺孔的螺纹配 合确保了工具和汽车传动轴的同轴度。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上述的以及其他的特征、性质和优势将通过下面结合附图 和实施例的描述而变的更加明显,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始终表示相同 的特征,其中:
图1揭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汽车传动轴的安装工具的剖 面结构图。
图2揭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汽车传动轴的安装工具的使 用场景。
图3揭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汽车传动轴的安装工具的使 用过程。
图4揭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汽车传动轴的安装工具的 结构图。
图5揭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汽车传动轴的安装工具的 结构图。
图6揭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的汽车传动轴的安装工具的 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未经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91084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