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生物质能燃烧机有效
申请号: | 201520910501.3 | 申请日: | 2015-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085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04 |
发明(设计)人: | 杨家威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家威 |
主分类号: | F23B40/00 | 分类号: | F23B40/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200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物质能 燃烧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燃烧机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生物质能燃烧机。
背景技术
生物质燃烧机通常以生物质颗粒、木屑、木粉、锯末等有机生物质为燃料 的生物质高温裂解燃烧机,一般分为风冷式生物质燃烧机和水冷式生物质燃烧 机两种。同时在现有技术中,生物质燃烧机所使用的螺旋下料器,其螺旋上下 两侧通常与螺旋下料器侧壁紧密接触,从而在向燃烧室推送物料时,提升推送 力度。然而在物料体积较大,例如木块时,经常出现物料卡顿的情况,影响燃 烧效率和螺旋下料器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物质能燃烧机,该生物质能 燃烧机能够在使用木材等较大物料时,减少物料推送过程中的卡顿情况。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生物质能燃烧机,包括壳体、安装与壳体内 的料斗、与料斗下端相连接的料斗连接口、与料斗连接口一体形成的螺旋下料 器;
和安装与壳体一侧的控制系统,与控制器相连接的控制系统连接盒,以及 与控制系统连接盒电连接的点火器;
和与螺旋下料器一侧相连接的燃烧室;
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下料器的螺旋底部与螺旋下料器的底部紧密接触,且 螺旋高度为螺旋下料器整体高度的1/2至2/3。
进一步地,所述生物质能燃烧机设置有防返烟装置,所述防返烟装置,所 述防返烟装置由风帘孔、风箱、风机对接口组成,所述风帘孔位于螺旋下料器 的中部,且所述风箱通过风机对接口与螺旋下料器的上部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燃烧室一侧连接有供氧风机对接口。
进一步地,所述燃烧室一侧还连接有推渣杆。
进一步地,所述燃烧室的上下两侧分别外接有冷却水入口和冷却水出口。
进一步地,所述燃烧室的外侧设置有换热水套,且燃烧室的上侧设置有外 旋风套、顶部依次设置有外旋风孔、聚火圈和炉膛耐火层,下侧设置有炉床。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底部设置有万象轮。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一种生物质能燃烧机的整体剖视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防返烟组件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 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 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 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 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 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 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一种生物质能燃烧机包括料斗1,料斗连接 口2,控制系统3,螺旋下料器4,点火器5,推渣杆6,控制系统连接盒7,供氧 风机对接口8,防返烟装置9,风箱10,冷却水出口11,冷却水入口12,换热水 套13,聚火圈14,炉床15,炉膛耐火层16,外旋风孔17,外旋风套18,万象轮 19,螺旋22,燃烧室23,壳体24。
如图1所示,物料比如木块由位于壳体24内的料斗1加入,经料斗连接口2进 入螺旋下料器4,所述螺旋下料器4根据设定速率将物料加入燃烧室23。
所述控制系统3经控制系统连接盒7与点火器5相互电连接,并由控制系统3 根据料斗1内物料存量指示点火器5进行点火。
如图1所示,螺旋下料器4中螺旋22的底部与螺旋下料器4的底部紧密接触, 且高度为螺旋下料器高度的2/3。从而在物料推送至燃烧室23过程中,若因物料 体积较大出现卡顿,则物料可自行坠落或由上端空间推出。
如图1及图2所示,所述螺旋下料器4靠近燃烧室23的一侧设置有防返烟装置 9,所述防返烟装置9包括位于螺旋下料器中部的风帘孔21,和通过风机对接口 20与螺旋下料器4上部相连接的风箱10。所述风箱通过风帘孔21在螺旋下料器内 向燃烧室23一侧供风并形成风幕,从而防止燃烧所形成的烟返回螺旋下料器4 内。
如图1所示,所述燃烧室23上下两侧外接有冷却水入口12和冷却水出口11。 同时在燃烧室23一侧设置有供氧风机对接口,从而为燃烧室23提供燃烧介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家威,未经杨家威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91050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配烟气余热回收装置的除尘器六出口后烟气系统布置结构
- 下一篇:智能水平衡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