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生物滤料有效
申请号: | 201520907511.1 | 申请日: | 2015-11-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69238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1 |
发明(设计)人: | 俞建德;曹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德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39/02 | 分类号: | B01D39/02;C02F3/00 |
代理公司: | 宁波诚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2 | 代理人: | 徐雪波 |
地址: | 315040 浙江省宁波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物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水处理设备,具体指一种生物滤料。
背景技术
公开号为CN1273872A的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由纤维丝束和丝束节构成的 过滤材料》,其包括丝束节和纤维丝束,纤维丝束固定在丝束节中,纤维丝束在丝束节 两边的长度相等或不等。
为了获得更好的过滤效果,就必须提高过滤精度,人们需要克服技术的困难将纤维 丝的直径做地越来越细,或者采用更柔软贴服的纤维丝,以使堆积起来纤维滤料之间的 间隙变小,从而提高过滤精度。但是,当纤维滤料之间的间隙越小时,越容易在过滤过 程中被水压实,并且纤维滤料之间的间隙极易被过滤拦截下来的杂质堵塞;因此反冲周 期短、频率高。
而且,由于反冲需要相对较高的压力和流速,因此,纤维滤料表面不易生长出生物 膜;即过细纤维滤料虽然获得了更好的物理过滤效果,但无法产生生化反应,不能处理 水中的有机污染物。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能够在完成物理 过滤的同时有效去除水中有机污染物且反冲周期长、生产效率高、使用寿命长的生物滤 料。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生物滤料,包括纤维丝束和 丝束节,所述纤维丝束限位在所述丝束节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丝束包括多根第一纤 维丝和多根第二纤维丝,所述第二纤维丝的弹性模量大于所述第一纤维丝的初始模量或 弹性模量,即第二纤维丝的刚性大于第一纤维丝;并且该生物滤料的密度为1.0~1.2× 103kg/m3。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纤维丝可以包括条状结构的纤维丝、波浪形纤维丝和/或弯曲 结构的纤维丝。该结构能够进一步防止滤料之间以及同一滤料的纤维丝之间被压实,从 而进一步保证过滤效果和使用寿命。
更好地,所述第一纤维丝和/或第二纤维丝的表面可以是凹凸不平的,即采用粗糙 表面,该结构更有利于挂膜,且在反冲时生物膜不容易脱落。
上述各方案中,优选所述第一纤维丝与所述第二纤维丝的数量比为6~16:8~2, 即第二纤维丝的根数占总根数的约25%~45%为宜。
更好地,上述各方案中的第一纤维丝和第二纤维丝可以使用相同的材料制备,通过 变化纤维丝的直径来获得不同的弹性模量;所述第一纤维丝的直径可以为2~5丝,即 0.02~0.05mm,第一纤维丝为现有技术中所使用的纤维丝,所述第二纤维丝的直径可以 为0.1~0.5mm。
所述第二纤维丝可以由多种不同直径的纤维丝组成。该结构的防压实性更好,孔隙 率更好,并能长效保持较高的孔隙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生物滤料采用不同弹性模量或初始模量的纤 维丝混配使用,其中初始模量较大的刚性纤维丝能够避免滤料之间以及同一滤料的纤维 丝之间被压实,从而保证生物滤料之间存在较大的孔隙,不易堵塞。进而可以有效地延 长反冲周期,在完成物理过滤的同时,能够保证纤维表面成功挂膜,利用微生物进行生 化反应,可有效去除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如下面的方程式,即表示微生物如何降解氨氮 污染物的。弯曲结构且加药量少,运行费用低,过滤效率高,使用寿命长;优选方案中 所使用的弯曲结构的纤维丝防压实效果更好,孔隙率更大,过滤效果更优。
附图说明
图1至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同滤料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至图6所示,该生物滤料包括:
纤维丝束和丝束节2,纤维丝束限位在丝束节2上,纤维丝束和丝束节2的连接结 构及制备方法可以根据需要选用现有技术中的任意一种;例如圆形、椭圆形或其它形状 灯光,也可以是可以捆扎的条状物或绳状物。丝束节的形状最佳的应为圆形或椭圆形, 以减小水中阻力;丝束节可以位于纤维丝束的上任意位置,例如中部、端部,等等。
纤维丝束由多根第一纤维丝11和多根第二纤维丝组成。其中第一纤维丝11的材料 和直径可以根据需要选用现有技术中的任意一种,例如可以是涤纶纤维丝、腈纶纤维丝 或维纶、丙纶纤维丝,等等;各第一纤维丝的直径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图中所示的第 一纤维丝采用了同一直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德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德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90751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塑料油箱表层氟化效果的检测方法
- 下一篇:一种沉淀过滤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