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具有无线充电功能的手机散热仪有效
申请号: | 201520905383.7 | 申请日: | 2015-11-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65372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25 |
发明(设计)人: | 郭园洋;梁明玉;倪思凯;蒋炼钟;沈常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计量学院 |
主分类号: | H02J50/10 | 分类号: | H02J50/10;H04M1/02;H05K7/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0018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无线 充电 功能 手机 散热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效率、超低音、低能耗的具有无线充电功能的手机散热仪,能 够对手机进行无线充电,增加手机的实用时长,手机散热可有效提高CPU的稳定性及使用寿 命,延长锂离子电池的续航时间。
背景技术
当前市场上的智能手机大多采用双核或者四核处理器,散热成了很严重的问题,影响用 户体验。同时,智能手机的耗电量较大,市面上的充电宝等都需要使用数据线进行充电,并 且不同品牌的数据线不能通用降低手机的使用时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具有无线充电功能的手机散热仪。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具有无线充电功能的手机散热仪,其特征在于:由第一无叶风扇(1)、第二无叶风扇(2)、 微型电动机(3)、温控电路(4)、单片机(5)、微型显示器(6)、带发射线圈的锂电池(7)、 ABS材料外壳(8)、手机摄像头孔(9)、手机闪光灯孔(10)、手机音响孔(11)、充电口(12)、 逆变电路(13)组成;第一无叶风扇(1)、第二无叶风扇(2)分别位于散热仪的两侧,微型 电动机(3)位于散热仪右下方,与第二无叶风扇(2)相连接,温控电路(4)与单片机(5) 相连,单片机(5)与微型电动机(3)相连,微型显示器(6)与温控电路(4)紧靠,手机 摄像头孔(9)、手机闪光灯孔(10)、手机音响孔(11)位于散热仪上部,带发射线圈的锂电 池(7)嵌于散热仪内部,充电口(12)位于第一无叶风扇(1)下方,充电口(12)、逆变电路 (13)连接带发射线圈的锂电池(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无线充电功能的手机散热仪,其特征在于:散热仪的长为 124-140mm,宽为50-58mm,厚度为7-17mm,质量为50-150g。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无线充电功能的手机散热仪,其特征在于:带发射线圈的锂 电池(7)容量为2000mA,带发射线圈的锂电池(7)体积为6-16cm2,第一无叶风扇(1)、第 二无叶风扇(2)功率为15W,体积为8-18cm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无线充电功能的手机散热仪,其特征在于:充电口(12)类 型为Lightning型或者microUSB型。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无线充电功能的手机散热仪,其特征在于:散热仪所用的ABS 材料外壳(8)密度为1-3g/cm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无线充电功能的手机散热仪,其特征在于:所用单片机(5) 型号为STC89C5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无线充电功能的手机散热仪,其特征在于:微型显示器(6) 面积为3-5cm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无线充电功能的手机散热仪,其特征在于:手机摄像头孔(9) 长度为5-20mm,手机闪光灯孔(10)长度为2-5mm,手机音响孔(11)长度5-10mm。
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是:
散热部分:装置中温控电路(4)通过热敏电阻自动探测温度,将温度数据传给单片机(5), 单片机(5)将其与提前设定的温度阀值进行比较,后控制微型电动机(3)为第一无叶风扇 (1)、第二无叶风扇(2)提供动力使得第一无叶风扇(1)、第二无叶风扇(2)开始工作, 为手机散热,当手机温度下降到此阈值之下时,同样的步骤使得第一无叶风扇(1)、第二无 叶风扇(2)自动关闭。由单片机(5)控制微型显示器(6)显示带发射线圈的锂电池(7)的剩 余电量以便用户及时充电。在此过程中,带发射线圈的锂电池(7)为温控电路(4)、单片机(5)、 微型电动机(3)、第一无叶风扇(1)、第二无叶风扇(2)、微型显示器(6)供电。
无线充电:带发射线圈的锂电池(7)采用国际通用QI标准,与任何拥有QI标准接受线 圈的手机,两个线圈共同构成一个电磁耦合感应器,逆变电路(13)将带发射线圈的锂电池 (7)所携带的直流电转化成交流电再传输给发射线圈,发射线圈所携带的交流电生成磁场, 并通过感应使接收器线圈产生电压。这种电压可用于为移动设备供电或为电池充电。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计量学院,未经中国计量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90538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半直驱永磁发电机转子支架结构
- 下一篇:智能医用电能保障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