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模拟河沟塘的絮凝搅拌及沉降监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905300.4 | 申请日: | 2015-11-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87960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27 |
发明(设计)人: | 施积炎;方晓敏;聂泽宇;黄皓旻;楼晨露;郑翠清;刘青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1/52 | 分类号: | C02F1/52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张法高 |
地址: | 310027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模拟 河沟 絮凝 搅拌 沉降 监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处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模拟河沟塘的絮凝搅拌及沉降监 测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我国大部分河道呈现生态功能退化的态势,主要是受到外来污染的 影响。工业、生活污水排放,农田中肥料经地表径流,暴雨之后泥土冲刷都会对 河道的水质造成影响。水体透明度低是目前河道广泛存在的问题。水体透明度低 会引起水中原本具有自然净化能力的沉水植物快速消亡,同时加剧水质恶化。影 响河道透明度的物质主要有粘土颗粒物、颗粒态有机物、藻类等。
絮凝剂是水处理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主要是指通过加入絮凝剂,改变胶体颗 粒的表面特性,使稳定分散的胶体颗粒聚集形成大颗粒而沉降或上浮。粘土颗粒 物、颗粒态有机物、藻类都可以经絮凝剂的絮凝作用沉降,使颗粒态物质脱稳聚 集沉降,最终水体透明度增加。按照絮凝剂的化学性质可以将絮凝剂分为无机絮 凝剂和有机絮凝两类。无机絮凝剂包括无机絮凝剂和无机高分子絮凝剂;有机絮 凝剂包括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天然高分子絮凝剂和微生物絮凝剂。
絮凝过程包括快速搅拌和慢速搅拌,快速搅拌的目的是将絮凝剂均匀地混合 在水体中,以防局部絮凝剂浓度过高,影响絮凝剂与水中颗粒作用;慢速搅拌的 目的是使絮凝剂与颗粒物发生表面作用,使形成的的微絮体进一步聚集,形成更 大的絮凝体,从而便于絮体的沉降,减少达到澄清所需时间。
经大量的使用,发现人工合成的絮凝剂都会给水体带去二次污染,如铝盐类 絮凝剂的使用会对人类的神经造成潜在的影响;聚丙烯胺类有机物絮凝剂有致癌 风险;过量的天然高分子絮凝剂也会增加水体的有机负荷,因此研究水体所需絮 凝剂的最佳投加量以及对水体长期的环境影响是十分有必要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并提供一种模拟河沟塘 的絮凝搅拌及沉降监测装置。其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模拟河沟塘的絮凝搅拌及沉降监测装置,包括絮凝池体、搅拌轴、驱动 装置、搅拌叶、出水口、进水口和排泥管,搅拌轴设置于絮凝池体中心且由驱动 装置驱动旋转,搅拌轴上均匀设置有若干搅拌叶;絮凝池体底部与排泥管相连, 一侧设有若干个进水口,另一侧设有若干个出水口。
作为优选,所述的絮凝池体底部为倒喇叭口状,直径从上到下依次减小,排 泥管设置于絮凝池体最低处。
作为优选,所述的絮凝池体顶部设有盖体,盖体上设有可开合的加料口。
作为优选,所述的絮凝池体呈圆柱体或长方体状。
作为优选,所述的驱动装置的转速控制范围为0~1000rpm。
作为优选,所述的絮凝池体下方设有用于支撑整个装置的支撑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圆锥形池底便于沉降后絮体的排出;分布在搅拌 轴不同高度上的搅拌叶能够搅动不同深度的溶液,波浪状的搅拌叶能使水体紊流 得更加剧烈,便于水体中的颗粒物与絮凝剂接触;驱动装置的转速范围是为了能 够达到絮凝过程所需动力学条件,包括快速搅拌和慢速搅拌速度,从而使絮凝能 够在最佳动力学条件下进行;设计不同高度的出水阀的目的是通过同一时间测定 不同高度的水体浊度变化,监测絮体沉降情况,估算沉降速度;池底的底部有排 泥管,絮体沉积之后可以将絮体从排泥管排出;该装置可以模拟沟塘等水域,根 据不同投加量的絮凝效果确定絮凝剂添加量,长时间监测水质,确定絮凝剂添加 对水体长期的影响。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模拟河沟塘的絮凝搅拌及沉降监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一种盖体的俯视图。
图中:絮凝池体1、搅拌轴2、驱动装置3、搅拌叶4、出水口5、进水口6、 排泥管7、支撑架8、盖体9和加料口1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阐述。
如图1所示,一种模拟河沟塘的絮凝搅拌及沉降监测装置,包括絮凝池体1、 搅拌轴2、驱动装置3、搅拌叶4、出水口5、进水口6和排泥管7,搅拌轴2设 置于絮凝池体1中心且由驱动装置3驱动旋转,搅拌轴2上均匀设置有若干搅拌 叶4;絮凝池体1底部与排泥管7相连,一侧设有若干个进水口6,另一侧设有 若干个出水口5。絮凝池体1下方设有用于支撑整个装置的支撑架8。
为了能够更好的手机絮凝沉淀物,絮凝池体1底部设置为为倒喇叭口状,直 径从上到下依次减小,排泥管7设置于絮凝池体1最低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90530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效曝气装置
- 下一篇:一种膜柱式污水净化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