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安全智能锁有效
申请号: | 201520905246.3 | 申请日: | 2015-11-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35142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06 |
发明(设计)人: | 黄圣财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江天朗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5B47/06 | 分类号: | E05B47/06;E05B45/06;E05B67/10;E05B6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商专永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00 | 代理人: | 邢若兰;高之波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安全 智能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物流安全监控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安全智能锁。
背景技术
国内,每年进出口集装箱数量超过6000万箱,其中需要在海关监管下 运输,转关的有几百万箱,在传统的海关监管过程中,为保证货物在途运 输安全,一般采用机械封条封闭集装箱门、车厢门或阀门,以人工操作, 肉眼识别等方式进行登记施封,比对验封,剪封等。这种传统落后的监管 方式存在诸多弊端,已经无法满足现行海关的监管需求,因此在物流安全 监控领域急需一种能够实现物流全程安全监控的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安全智能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安全智能锁,包括壳体、锁 杆和锁芯,壳体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能够配合 卡接,锁芯被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包覆在内;
锁杆包括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第一端部为活动端,能够插拔于壳体 内,第二端部为固定端,能够限位于壳体内;
锁芯包括电子控制模块和电机模块,电机模块上设有电机舌片,电子 控制模块通过导线与电机模块相连。
其有益效果是:施封时,锁杆的第一端部插入壳体内,电子控制模块 输出施封信号至电机模块,电机模块收到施封信号,控制电机舌片使其伸 出卡主锁杆的第一端部,从而使得锁杆第一端部被锁住,不能拔出;解封 时,电子控制模块输出解封信号至电机模块,电机模块收到解封信号,控 制电机舌片使其缩回,从而使得锁杆第一端部能够拔出。另外,当锁杆被 截断,电子控制模块会向外界发出异常报警,如此设计的安全智能锁通过 电子检测和信号传输来实现施封和解封,并实现异常报警和状态检测功能, 操作智能灵活,实用可靠,并且信号传递稳定,为物流安全监控提供了很 大的便利。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电子控制模块包括控制单元和通信接口。
有益效果是:通信接口负责接收外部发送的施封或解封控制信号,并 将控制信号发送至控制单元,控制单元再通过导线将控制信号发送至电机 模块,从而驱动电机舌片按成施封或解封动作,因此通信接口和控制单元 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电子控制系统,从而实现该安全智能锁的安全智能的使 用效果。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锁芯还包括供电模块以及供电接口。
其有益效果是:供电模块为该安全智能锁长期稳定地供应电源,也可 以通过供电接口为了该供电模块充电,有助于安全智能锁的持续使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通信接口为无线通信接口,控制单元为单片机、 嵌入式微处理器和DSP处理器中的一种。
有益效果是:无线通信接口能够通过无线讯号接受外部信息,而不需 要与外部建立机械或光学接触,便于使用,单片机、嵌入式微处理器和DSP 处理器电路结构简单但控制功能强,并且微型化,使用方便,在工业领域 应用非常广泛,使用它们中的一种作为控制单元,为该安全智能锁的使用 带来很大的便利和好处。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壳体内设有第一端部上半部插槽和第二端部 上半部插槽,第二壳体内设有第一端部下半部插槽和第二端部下半部插槽。
其有益效果是:锁杆能够固定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插槽内,并且 插槽按照锁杆的结构分为上半部插槽和下半部插槽,使得锁杆更加稳固地 卡入插槽内,不易从壳体内脱落。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壳体内设有电机舌片卡槽。
有益效果是:当电机模块接收到电子控制模块的控制信号,电机舌片 能够沿着电机舌片卡槽方向做伸缩运动,电机舌片卡槽为电机舌片设定了 一个固定的伸缩轨道,避免电机舌片发生移位,保证施封和解封动作完成。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电子控制模块还设有检测开关,第二壳体内设有 防拆部件,检测开关与防拆部件相抵接。
其有益效果是:防拆部件和检测开关关联使用,当防拆部件移位,检 测开关发送信号至电子控制模块,实现报警提示功能。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检测开关为微动开关。
有益效果是:微动开关的触点间距小,动作行程短,灵敏度高,能够 侦测到防拆部件的微小位移,用微动开关作为检测开关,大大提高了检测 开关的灵敏度,加强了其报警功能。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壳体的第一端部上半部插槽处设有活动卡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江天朗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吴江天朗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90524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