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低速风洞试验模型专用高弹性彩色测压管有效
申请号: | 201520904974.2 | 申请日: | 2015-11-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287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11 |
发明(设计)人: | 张鹏;杨晓娟;李路路;倪章松;汤伟;李涵;江鲲鹏;路正;蒋科林;任章滔;李士伟;谢琦;万琪明;刘志涛;曹尤生;张治国;姜裕标;祝明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低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M9/04 | 分类号: | G01M9/04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詹永斌 |
地址: | 622750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低速 风洞试验 模型 专用 弹性 彩色 测压管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风洞试验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低速风洞试验模型专用高弹性彩色测压管。
背景技术
风洞试验中,利用模型表面的测压孔测量模型在流场中的表面受压情况,为飞机强度设计提供原始数据。该类型试验称为风洞测压试验。低速风洞测压模型尺寸比高速风洞测压模型尺寸普遍增大,表面测压孔数量从几十到几千不等,在风洞试验前需对测压管进行通气性与气密性检查,如果以两千根测压管来计算,通气性与气密性检查工作需要连接软管共计四千次,工作量相当大,效率不高,这也是一直困扰风洞试验进度的主要因素之一。关于测压管,以往都是在医药公司定制内径一定尺寸的软管,这种软管就是市面上医院里常用打点滴的透明软管,这种软管没有弹性,与风洞测压模型上钢制管连接时非常费劲,且消耗时间。近几年,国家不同型号航空飞行器设计、航天飞行器设计、汽车风载测试、建筑物载荷测试等任务越来越多,风洞试验任务异常繁重,为提高试验在地面的准备效率,往往采取购买国外的一种专用测压管,不但购置周期长,且价格昂贵。故急需一种低速风洞专用的高弹性彩色测压管,提高风洞试验地面准备效率,节省时间成本与材料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在现有情况下提供一种造价低廉,具有一定刚性强度和弹性的彩色测压管,以满足风洞试验要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低速风洞试验模型专用高弹性彩色测压管,包括管体和设置在管体两端的连接端;
所述连接端从内至外为弹性层和表面层,所述弹性层和表面层采用一体成型;
所述管体从内至外依次包括弹性层、刚性层和表面层,所述弹性层和表面层采用一体成型;
所述表面层为有色层;
所述管体的外径与连接端的外径一致,管体的内径与连接端的内径一致,
所述管体和连接端一体成型,所述管体与连接端的内表面设置一层光滑薄膜。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弹性层包括热塑性弹性体。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热塑性弹性体包括有凝胶。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刚性层包括尼龙、聚乙烯、聚丙烯、聚录乙烯和聚碳酸酯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物。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表面层包括色素和基材,所述基材为聚录乙烯或聚氨酯任一一种。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基材与色素的比例在98:2~99:1之间。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测压管的内径为0.7mm,外径为2mm~2.2mm。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测压管的表面层为0.1mm,管体的刚性层厚度为0.15mm~0.35mm,和弹性层的厚度为0.2mm~0.4mm。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弹性高,易于操作,提高使用效率。与普通透明、弹性小的测压管相比,将该测压管与测压模型上的钢管连接时非常容易,即使连续连接千余根测压管,都不会伤手,体现出高弹性特性的优势。特别是针对低速风洞全机测压模型,最多需要两千余根测压管,该情况下采用高弹性测压管可节省测压模型准备环节50%以上的时间。
弹性好,更好地保证模型测压管路的通气性与气密性。以往测压模型组装工作中,偶尔会出现部分测压管在连接处与模型钢管断开现象,原因是普通测压管弹性较差,导致连接不紧。采用高弹性测压管后,表现出越拉越紧、不易脱落的特性,进一步保证了管路的通气性与气密性。
色彩多样,易于辨识,提高辨识度。对于低速风洞大尺度全机测压模型来说,飞机各部件上测压点多且排列杂乱,采用不同部件布置不同颜色测压管的方法,一是可增强准备工作中各部件测压管的辨识度,有利于提高试验准备效率;二是可提高因测压管脱落等现象造成拆装模型排查问题的工作效率。
相较于普通透明、弹性小的测压管,该测压管性价比较高。同时,相较于进口高弹性测压管,该测压管价格便宜,同等使用效果下可节省大量试验经费。
附图说明
本发明将通过例子并参照附图的方式说明,其中:
图1是本发明管壁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是弹性层,2是表面层,3是刚性层。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低速空气动力研究所,未经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低速空气动力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90497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