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疲劳瞌睡监视叫醒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903034.1 | 申请日: | 2015-11-1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40154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06 |
| 发明(设计)人: | 赵洪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洪海 |
| 主分类号: | G08B21/06 | 分类号: | G08B21/06 |
| 代理公司: | 赤峰市专利事务所 15103 | 代理人: | 刘峰 |
| 地址: | 024000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疲劳 瞌睡 监视 叫醒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交通运输工具驾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疲劳瞌睡监视叫醒系统。
背景技术
在汽车驾驶过程中,很多人都曾经有过疲劳驾驶的经历,疲劳驾驶的危害根本不亚于酒驾,疲劳驾驶的最严重状态,就是司机驾驶汽车,在行驶过程中进入瞌睡状态,这往往很快导致恶性车祸的发生。
司机在驾驶汽车时如果进入瞌睡状态,一般来讲不会马上引发车祸,因为在弯道路段、崎岖路段,司机需要手、眼、脚和腿随时运动,很难进入瞌睡状态。司机在疲劳状态下,进入瞌睡状态前首先需要进入一个相对安静的行驶状态:不需要打方向,使手静止下来;只需要向前看,使眼静止下来;不需要执行加减速操作,使脚和腿静止下来;且路面平坦,车辆少有颠簸,这时就形成了一个相对安静的易于进入瞌睡状态的环境。很明显具备上述条件的道路就是平直的道路。汽车在平直的道路上行驶,司机在进入瞌睡状态时,一般不容易马上发生车祸,而是或慢慢偏离正确行驶方向,或失去对转向、刹车、降速等的必要控制,导致车祸发生。从进入瞌睡状态,到车祸发生,一般都存在着及时叫醒司机、使司机回复到清醒驾驶状态的宝贵时间,如果真能够及时叫醒司机,就能将车祸消灭在萌芽状态。
如果对驾驶汽车进入瞌睡状态的人进行研究,就会发现,当他进入疲劳瞌睡状态时,我们马上就能够看得出来,因为瞌睡状态存在着明显的外部特征,主要表现为眼脸闭合,头颈失去挺直状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并提供一种疲劳瞌睡监视叫醒系统,它能根据瞌睡状态的形象特征,对驾驶汽车的驾驶员、火车和船舶等的驾驶员、与机车驾驶相似的其它工作人员、仪表看护人员等的工作状态进行监视,并能够把进入疲劳瞌睡状态的驾驶员或其它工作人员及时叫醒,并强迫驾驶员或其它工作人员进行清醒活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疲劳瞌睡监视叫醒系统,由头像和脸谱跟踪摄像头、疲劳瞌睡监视叫醒系统ECU、设置按钮、扬声器和锤击器组成,其中头像和脸谱跟踪摄像头安装在驾驶员的前方位置,疲劳瞌睡监视叫醒系统ECU设有设置按钮,疲劳瞌睡监视叫醒系统ECU内设置疲劳瞌睡监视叫醒控制程序,疲劳瞌睡监视叫醒控制程序接收头像和脸谱跟踪摄像头视频信号,并对摄像头左右调整电机、摄像头上下调整电机、扬声器及锤击器电机进行控制,摄像头左右调整电机、摄像头上下调整电机均与摄像头连接,锤击器电机连接锤击器。
所述锤击器设置在座椅靠背内、座椅坐垫内或其它能够对驾驶员进行无伤害锤击的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本实用新型能够把“驾车进入疲劳瞌睡状态”的危害消灭在萌芽状态,避免“由于疲劳瞌睡”导致车祸或其它危害的发生,在遏制车祸发生的理念中是处于主动遏制车祸发生的位置,是在危害发生前对导致危害发生的要素进行清除,使危害不能发生,超越了安全带和安全气囊这种被动保护的理念,是一种无危害保护,是一种通过对驾驶员的监视,达到安全目的全新的保护理念;
2、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对驾驶员的工作状态进行监控,当出现疲劳瞌睡状态的图像特征时,疲劳瞌睡监视叫醒系统即刻实施叫醒操作,实现安全保护,所以,疲劳瞌睡监视叫醒系统的保护理念能够适用于对具有图像特征的错误操作、不安全工作状态等的其它工作监视和警示,使工作符合要求;
3、本实用新型还适用于对具有图像特征的错误操作、不安全工作状态等的监视和警示,使工作符合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疲劳瞌睡监视叫醒控制程序工作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由图1可知,疲劳瞌睡监视叫醒系统,由头像和脸谱跟踪摄像头CAM、疲劳瞌睡监视叫醒系统ECU、设置按钮、扬声器和锤击器组成,其中头像和脸谱跟踪摄像头CAM安装在驾驶员的前方位置,疲劳瞌睡监视叫醒系统ECU设有设置按钮,由图3可知,疲劳瞌睡监视叫醒系统ECU内设置疲劳瞌睡监视叫醒控制程序,疲劳瞌睡监视叫醒控制程序接收头像和脸谱跟踪摄像头CAM视频信号,并对摄像头左右调整电机M1、摄像头上下调整电机M2、扬声器BL及锤击器电机M3进行控制,摄像头左右调整电机M1、摄像头上下调整电机M2均与摄像头CAM连接,锤击器电机M3连接锤击器。
所述锤击器设置在座椅靠背内、座椅坐垫内或其它能够对驾驶员进行无伤害锤击的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洪海,未经赵洪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90303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