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线接头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900869.1 | 申请日: | 2015-11-1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94860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27 |
| 发明(设计)人: | 吴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安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R4/24 | 分类号: | H01R4/24;H02G15/18 |
| 代理公司: | 北京派特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0 | 代理人: | 姚开丽;王花丽 |
| 地址: | 230088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线 接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工器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线接头。
背景技术
传统的电线驳接是通过电线铜芯缠绕,使用绝缘胶布包裹。操作较为复杂, 容易老化,特别在潮湿的环境中容易产生漏电。接头不美观,并且在线路捆扎 时不容易整理。随着技术的发展,目前出现了各种型号的电线接头,这些接头 大多使用外置的接头来实现电线的驳接,但在应用方面均有一定的局限性。
如申请号为CN201120027588.1的申请公开了一种电线电缆快速接头,该 电线电缆快速接头是由半圆形导电凹槽分体组合导电;是由内铜、铝半圆形导 电凹槽和外由塑料、橡塑、电木为绝缘层的组合成电线电缆快速接头。该电线 电缆快速接头,操作快捷,10秒即可完成接线,但是其体积较大,在狭小空间 应用有限。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线接头,结构简 单体积小,易操作。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电线接头,所述电线接头包括:
橡胶绝缘外壳(1);
铜质接线部(2),位于所述橡胶绝缘外壳(1)内壁上侧;
所述铜质接线部(2)包括铜质弹片(21)、两个卡片(22)以及至少一对 铜质连接片(23);其中,所述两个卡片(22)分别位于所述铜质弹片(21)的 两端,每对铜质连接片中的两个铜质连接片(23)分别位于所述铜质弹片(21) 的两侧位置;
所述橡胶绝缘外壳(1)的内部下侧设置有用于卡和所述卡片(22)的卡口 (11);所述卡口(11)与所述橡胶绝缘外壳(1)的内壁下侧形成用于放置需 驳接电线铜芯的放置部;所述铜质连接片(23)用于在所述卡片(22)和卡口 (11)卡和后接触放置在所述放置部的需驳接电线铜芯。
上述方案中,所述电线接头还包括第一密封胶(3);
所述第一密封胶(3)设置在所述橡胶绝缘外壳(1)内壁下侧的两端,位 于所述卡口(11)外侧的位置上,由薄膜封装密封胶而成,所述第一密封胶(3) 的顶端与所述卡口(11)的顶端平齐。
上述方案中,所述电线接头还包括第二密封胶(4);
所述第二密封胶(4)设置在所述橡胶绝缘外壳(1)内壁上侧的两端,位 于所述卡片(22)外侧的位置上,由薄膜封装密封胶而成,所述第二密封胶(4) 的顶端与所述卡片(22)的顶端平齐;所述卡口(11)的顶端设置有倒刺。
上述方案中,所述橡胶绝缘外壳(1)的内壁下侧对应于所述至少一对铜质 连接片(23)的位置设置有至少一对支撑柱(12),所述至少一对支撑柱(12) 的顶端与所述卡口(11)的顶端平齐;所述卡口(11)与所述至少一对支撑柱 (12)形成用于放置需驳接电线的放置部。
上述方案中,所述卡口(11)与所述至少一对支撑柱上都相应形成有用于 放置需驳接电线铜芯的凹槽。
上述方案中,所述凹槽为半圆形。
上述方案中,所述铜质连接片(23)为尖形齿状。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线接头,其主要结构为橡胶绝缘外壳(1)、 铜质接线部(2)。使用时直接将需驳接电线铜芯插入本电线接头两端,向下按 压所述铜质接线部(2)上的铜质弹片(21),铜质接线部(2)上的卡片(22) 与所述橡胶绝缘外壳(1)的内部下侧的卡口(11)卡和,铜质接线部(2)上 的铜质连接片(23)就与需驳接电线铜芯接触;完成需驳接电线铜芯的驳接;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体积小,易操作;另外,本电线接头两端可以设置有密封 胶,卡片(22)与卡口(11)卡和后,卡片22和/或卡口11上的倒刺会扎破密 封胶,使密封胶流出凝固,密封接头两端。这样就保证该电线接头的密封性, 防潮性较好,不宜漏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线接头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线接头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铜质连接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带密封胶的电线接头的剖面结构示意 图。
附图标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安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安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90086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功能验电接地钩
- 下一篇:无线对讲机的壳体式天线构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