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压釜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900695.9 | 申请日: | 2015-11-1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09577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30 |
| 发明(设计)人: | 陈涛;孟兆会;杨涛;葛海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B01J3/04 | 分类号: | B01J3/0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压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化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反应容器,特别是涉及一种高压釜。
背景技术
高压釜是化工、冶金、炼油等领域常用的关键设备,它不仅应用于工业现场,在实验室里也得到大量应用,尤其在医药、高分子合成、炼油、化工等领域的实验室研发阶段广泛应用。
高压釜应用领域广泛,所处的工况条件也差别较大,因此从安全角度讲,生产厂家在设计时对高压釜的材质及质量要求一般都比较严格,尤其处在高温、高压等苛刻工况条件下工作的高压釜,一般需要为这种高压釜选用特殊的材质,如碳钢,另再添加其他一些合金钢,如铬钼钢等。除在材质方面有特殊要求外,对高压釜壁厚及连接部件一般也有特殊的要求,高压釜的壁厚一般较厚,可达100mm~200mm,有的甚至更厚。
特殊的材质再加上不断加厚的器壁厚度,使整个高压釜的重量非常可观,以国外某生产厂家生产的1L高压釜为例,此高压釜相对国外同容积高压釜而言,体积及壁厚已有很大改善,但空釜质量仍很大,达到20kg左右,在实验结束进行清釜操作时,需要将反应釜取下,20kg釜重再加上内部物料重量对试验人员体力有较高要求;同时,某些特殊情况下,反应物料粘度很大,即使经过处理后,低温下的粘度仍很大,为了将物料顺利清理出来,一般需要趁热清釜,此时釜内物料温度至少在100℃以上,在这种工况下采用人力取釜,并迅速进行清釜,不仅劳动强度大,而且有一定的危险性。
目前实验室内常用的高压釜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种是釜盖固定,釜体可以自由移动,釜体与釜盖之间采用螺栓或其他方式固定;另外一种釜体固定,釜盖可以自由移动,釜体与釜盖之间同样采用螺栓或其他方式固定。但是,目前市场流行的上述两种高压釜普遍存在问题。以美国产的在国内外应用范围较广的PDC和Parr高压釜为例,说明现有技术中高压釜存在的不足。
Parr高压釜的釜盖固定,釜体通过气压推动实现上下移动,当需要清理釜体时,需要由人力将釜体装置搬下,而且人工清釜,对操作人员体力要求较高,釜体较重,很容易发生砸伤事故。
PDC高压釜存在相似的问题,PDC高压釜也是釜盖固定,高压釜的加热炉采用钢圈结构,且加热炉丝与保温层是独立的两个部分,试验过程中需要首先用紧固螺栓将加热炉与釜体连接,然后在将保温层包裹在加热炉外后,再加以固定。试验过程中加热炉温度很高,试验结束后,要想实现快速降温,需要先将保温层脱离,然后再去松动紧固螺栓。由于加热炉温度高,在松动螺栓时危险性较大,很容易烫伤。
因此,针对以上不足,需要提供一种新型高压釜。
实用新型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清理高压釜时,人工劳动强度大、高温清釜危险性高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压釜,其包括支架、导轨、釜盖、釜体、釜体连接杆和驱动装置,所述导轨设置在所述支架上,所述釜盖固定在所述支架顶部,所述釜体在所述釜盖下方与所述釜盖配合,所述釜体通过设置在其外侧的釜体连接杆与所述导轨相连,所述驱动装置的驱动端与所述釜体连接杆连接,并驱动所述釜体沿所述导轨移动,所述釜体连接杆上设有旋转柱。
其中,所述支架为长方体。
其中,所述导轨为平行设置的第一竖直导轨和第二竖直导轨。
其中,所述导轨还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水平导轨和第二水平导轨,所述第一水平导轨和所述第一竖直导轨连接,所述第二水平导轨和所述第二竖直导轨连接。
其中,所述釜体连接杆为两根,分别设置在釜体两侧,每根釜体连接杆上设有两个旋转柱。
其中,还包括加热套,所述加热套的内表面为加热炉丝,所述加热套的外表面为保温层,所述加热套套设在釜体外,所述加热套外表面上设有固定装置,并上下可调的安装在支架上。
其中,所述固定装置为固定环和设置在固定环上的楔子,所述固定环套设在所述支架上,所述支架上设有与所述楔子相配合的凹槽。
其中,所述旋转柱上设有套筒。
其中,所述釜盖与所述釜体之间设有石墨垫片。
其中,所述导轨和所述驱动装置连接。
其中,所述驱动装置为液压装置或者气体压缩机。
(三)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90069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压反应釜
- 下一篇:一种便于静态高压釜均温区检定的釜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