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呼吸内科治疗用插管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520900642.7 | 申请日: | 2015-11-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84155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16 |
发明(设计)人: | 李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艳 |
主分类号: | A61M16/04 | 分类号: | A61M16/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5200 山东省烟台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呼吸 内科 治疗 插管 组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呼吸内科领域,涉及一种呼吸内科治疗用插管组件。
背景技术
呼吸内科包括呼吸道感染、咳嗽、咳痰、流涕、咽喉痛、胸痛、肺炎、都属于呼吸内科的范围。
呼吸道感染分为上呼吸道感染与下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是指自鼻腔至喉部之间的急性炎症的总称,是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下呼吸道感染是最常见的感染性疾患,治疗时必须明确引起感染的病原体以选择有效的抗生素。上呼吸道感染90%左右由病毒引起,细菌感染常继发于病毒感染之后。该病四季、任何年龄均可发病,通过含有病毒的飞沫、雾滴,或经污染的用具进行传播。常于机体抵抗力降低时,如受寒、劳累、淋雨等情况,原已存在或由外界侵入的病毒或/和细菌,迅速生长繁殖,导致感染。该病预后良好,有自限性,一般5-7天痊愈。常继发支气管炎、肺炎、副鼻窦炎,少数人可并发急性心肌炎、肾炎、风湿热等。下呼吸道感染临床上供选择的抗生素日益增多,耐药菌株亦明显增多,由于大剂量头孢菌素的应用,导致院内感染特别是假单孢铜绿杆菌和肠球菌感染日益增多。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进展,使人们对支原体、衣原体感染或军团菌感染的认识有很大提高。氟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等已引起人们重视。无论是下呼吸道感染还是上呼吸道感染,绝大部分是由病毒引起的,称为:病毒性呼吸道感染。
在呼吸道感染的治疗中,经常需要对病人进行咽喉部的上药处理,但目前的上药方式简陋且很难操作,并且在上药过程中,病人容易产生窒息感而造成缺氧,需要进行人工补氧,目前没有这类装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呼吸内科治疗用插管组件,该呼吸内科治疗用插管组件结构设计巧妙,上药方便,功能设计优化,解决了现有呼吸内科器械功能设计不优化,很难操作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呼吸内科治疗用插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插管组件包括竖立设置的主管,所述主管的下端外壁上固连有充气后呈圆柱形的撑喉囊,所述撑喉囊上具有若干个贯穿其两侧的通气孔,所述主管上端连通有充气管,所述充气管的端部连通有压囊一,所述主管上端还连通有扩充管,所述扩充管连通所述撑喉囊,所述主管外壁上固连有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包括呈圆环形的限位环,所述限位环与所述主管同轴设置,所述限位环上端两侧上固连有呈“7”字形的连接架,所述连接架的上端固连于所述主管上端,所述插管组件还包括上药组件,所述上药组件包括呈“7”字形的上药管,所述上药管的上端连通有压囊二,所述上药管位于所述限位环和主管之间,所述插管组件还包括堵气机构,所述堵气机构包括固定在其中一个连接架上的直线电机,所述直线电机的电机轴下端连有若干个与所述通气孔位置相对应的封堵块。
本插管组件的大致使用过程如下:将本装置伸入病人咽喉部,通过扩充管进行充气,撑喉囊扩充后,实现支撑作用,病人可通过通气孔进行透气,发生窒息时,通过堵气机构将通气孔堵住,实现模拟人工呼吸的过程,上药时,在限位环的限位作用下,使工作人员能够方便迅速的找到病变部位,通过挤压压囊二即可实现上药工作,十分的方便,本装置结构设计巧妙合理,使用方便,功能优化全面。
上述的一种呼吸内科治疗用插管组件中,所述上药管的侧部连通有倾斜设置的蓄药筒。
在蓄药筒内加入药膏以便于备用。
上述的一种呼吸内科治疗用插管组件中,所述电机轴的下端固连有若干根安装棒,所述安装棒端部固连有所述封堵块。
通过安装棒实现封堵块的固定,十分的方便。
上述的一种呼吸内科治疗用插管组件中,所述封堵块由橡胶材料制成。
橡胶材料容易变形,能够很好的封堵通气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呼吸内科治疗用插管组件具有以下优点:
1、本呼吸内科治疗用插管组件结构设计巧妙,上药方便,功能设计优化。
2、本呼吸内科治疗用插管组件发生窒息时,通过堵气机构将通气孔堵住,实现模拟人工呼吸的过程。
3、本呼吸内科治疗用插管组件在限位环的限位作用下,使工作人员能够方便迅速的找到病变部位,通过挤压压囊二即可实现上药工作,十分的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呼吸内科治疗用插管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呼吸内科治疗用插管组件中堵气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主管;2、撑喉囊;2a、通气孔;3、充气管;4、压囊一;5、扩充管;6、限位环;7、连接架;8、上药管;9、压囊二;10、直线电机;11、电机轴;12、封堵块;13、蓄药筒;14、安装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艳,未经李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90064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腔导尿管
- 下一篇:一次性使用呼吸机用呼吸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