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凹版打样机有效
申请号: | 201520899743.7 | 申请日: | 2015-11-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97672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23 |
发明(设计)人: | 刘柳;王桂英;方家升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山精工凹印制版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41F9/04 | 分类号: | B41F9/04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百瑞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40 | 代理人: | 沈陈;杨大庆 |
地址: | 2450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凹版 样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印刷机械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凹版打样机。
背景技术
凹版打样机一般包括一个胶鼓、一个版辊,胶鼓可转动的安装在机架的滑座上,令胶鼓可随滑座直线行进,版辊与胶鼓平行安装。使用时,将待印刷的材料卷绕于胶鼓上,并通过滑座移动带动胶鼓与版辊贴合。当涂抹有油墨的版辊转动时,就令版辊上的油墨转印在胶鼓的材料上,形成印刷图案。但是,目前采用上述结构的凹版打样机存在以下几点不足:
一、在控制单元中,常规控制线路采用PLC控制器直接输出到油阀线圈,控制进、退、点动、打样、刹车动作。但是,由于PLC的触点所能承受的电流较小,而油阀线圈的电流较大,长期频繁通断极易造成触点的损坏,而一旦PLC的一个触点被烧坏,设备就无法运行,并且绝大多数的客户无法自行解决这一问题,维修起来十分不便。
二、通常结构中版辊与左、右尾座的连接处多采用轴承连接,由于原轴承直接穿在螺栓上,内圈与螺栓之间间隙太大,运转过程中内圈与螺栓间转动代替了轴承钢珠的运转,外圈与主轴直接受力,在内外圈同时作用下,极易造成外圈断裂。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凹版打样机,解决现有设备中PLC内部触点易烧蚀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凹版打样机,包括机架、胶鼓、尾座、版辊、PLC控制器和油阀线圈。
其中,胶鼓可转动的安装在机架上用于卷绕待印刷的材料。尾座包括左尾座和右尾座,优选的,在机架上还设有与左尾座和右尾座相配合的导轨,调试时左尾座和右尾座相向运动夹紧版辊。上述版辊通过左尾座和右尾座夹持固定,并与胶鼓平行安装。PLC控制器通过预设程序输出至油阀线圈实现相应动作,在PLC控制器和油阀线圈之间还设置有继电器,该继电器的输入端与PLC控制器的输出端相连,其输出端与油阀线圈的输入端相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版辊与左、右尾座的连接处设置有轴承,在轴承的外部还设有保护套。通过对轴承的内圈尺寸进行改进,使之与版辊的两侧螺栓外径相适配,并在轴承的外圈设置保护套,增大轴承与尾座上两端主轴的接触面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加装继电器放大输出功率,由PLC控制器首先输出至继电器,再由继电器控制油阀线圈。由于继电器功率很小,所产生的电流也很小,PLC控制器内部触点就不会被烧坏,而继电器所能承受的电流较大,不易被烧坏。与此同时,继电器价格低廉,且拆装方便,因此可大大降低设备故障率,改善设备的使用性能,确保输出的可靠性。此外,通过对轴承进行改进,大大避免了轴承断裂的发生。
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较为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PLC控制器、继电器和油阀线圈的连接框图。
图3为轴承与保护套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请参阅图1至3,一种凹版打样机,包括机架1,设置在机架1上用于卷绕待印刷材料的胶鼓2,与胶鼓2相平行的版辊(图中未示出),安装在机架上的尾座3,设置在机架1一侧的PLC控制器4,油阀线圈6,以及一端与PLC控制器相连,另一端与油阀线圈相接的继电器5。
上述胶鼓2可转动的安装在机架1上。尾座3包括左尾座31和右尾座32,左、右尾座与安装在机架1上的横向丝杆10相连接,其中左尾座31包括左基座和左夹头312,右尾座32包括右基座和右夹头322。在左夹头312和右夹头322的中心位置分别设有用于安置版辊的开孔。版辊两端设有螺栓101,该螺栓101安置在左夹头312和右夹头322内。在机架1上还开设有与左尾座31和右尾座32相配合的导轨7,调试时左尾座和右尾座相向运动夹紧版辊。
PLC控制器4通过预设程序输出至油阀线圈5实现相应动作,在PLC控制器4和油阀线圈6之间还设置有继电器5,该继电器5的输入端与PLC控制器4的输出端相连,其输出端与油阀线圈6的输入端相接。
在版辊与左、右尾座的连接处设置有轴承8,在轴承8的外部还设有保护套9。该轴承的内圈与版辊的两侧螺栓101外径相适配,轴承外圈的保护套9嵌入左夹头和右夹头的开孔102内。
以上所述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故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装饰,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山精工凹印制版有限公司,未经黄山精工凹印制版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89974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模切、烫金设备的侧规凸轮机构
- 下一篇:半固化导热胶膜的制备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