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井盖开合检测设备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899563.9 | 申请日: | 2015-11-1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03954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23 |
| 发明(设计)人: | 陈新豪;李原;刘军民;黄劲;朱英军;梅云波;邓艳梅;李宇锋;王磊;袁庆洪;余辉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8B13/08 | 分类号: | G08B13/08 |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许蓓 |
| 地址: | 10003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井盖 检测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信网络设备领域,尤其是一种井盖开合检测设备。
背景技术
为了保持美观整洁的城市环境,各类电缆、电信通讯缆不宜采用传统暴露式外挂的街头布设方式,但同时人们对电信通讯的依赖度与期望日益提高,对电信线路的基建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此,利用给排水系统的下水道及管井进行电信布设成为一种经济的手段。然而,近来电信通信线路偷盗事件频发,传统管井较低的抗侵入能力使其成为电信通信线路偷盗的重灾区。因此必须针对管井内电信设施进行防盗监控。
现有技术中,采用在每个管井中设置安装光敏探头,再经由物理线路连接至监控分机的方法,使井盖的变化状态能够被发送到监控分机,监控分机再通过TCP/IP组网方式汇总至监控中心,监控中心实时更新对应管井检测状态从而实现监控区域中井盖的检测。
然而,如果采用这种方法对区域实现监控,需要将光敏探头安装在专门的位置,同时还需要布设监控分机并建立铺设物理连接线路,这使得改造难度较大,并且监控区域设立后难以迁移他用,监控区域的设立效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便于设立和迁移、可靠性高的管井内电信设施防盗设备。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井盖开合检测设备,包括:壳体、光感模块、中央处理器和移动通信模块;光感模块、中央处理器和移动通信模块位于壳体内,光感模块和中央处理器电连接,中央处理器和移动通信模块电连接;光感模块用于检测光线亮度并向中央处理器发送亮度信号;中央处理器用于根据光感模块发送的亮度信号判断井盖的开合状态,当判断井盖为开启状态时,向移动通信模块发送井盖的状态信息;移动通信模块用于通过无线网络将井盖的状态信息发送至监控中心。
在一个实施例中,壳体设置有光检测窗口,光感模块位于光检测窗口处。
在一个实施例中,光检测窗口的材质为聚乙烯。
在一个实施例中,移动通信模块包括码分多址CDMA模块和天线,天线为内置式全向天线,CDMA模块与天线电连接;CDMA模块用于将中央处理器发送的数据进行调制和打包,并将打包后的信息通过天线发送至监控中心。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光感模块和中央处理器之间的线路上还设置有数模电路,用于将光感模块发送的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并发送给中央处理器。
在一个实施例中,设备还包括定时器,与中央处理器电连接,用于根据设定的时间启动中央处理器。
在一个实施例中,设备还包括感应开关,与中央处理器电连接,用于在接收到相应的外部感应器发送的信号后,向中央处理器发送重新启动信号。
在一个实施例中,设备还包括电池,位于壳体内,用于为设备供电。
在一个实施例中,壳体的接缝处设置有防水密封圈。
在一个实施例中,壳体内壁设置有保温防震填充层。
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通过在设备的壳体内设置光感模块、中央处理器和移动通信模块,使设备能够根据光线变化判断井盖开合状态,并通过无线网络直接发送给监控中心,无需专门铺设物理线路,在设立后便于迁移,监控可靠性高。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本实用新型井盖开合检测设备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2示出井盖开合检测系统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3示出本实用新型移动通信模块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4示出本实用新型井盖开合检测设备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5示出本实用新型井盖开合检测设备的又一个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6示出本实用新型井盖开合检测设备的一个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7示出本实用新型井盖开合检测设备的一个实施例的俯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89956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火灾报警信息云端解析系统
- 下一篇:一种监测用户体温的门禁卡及其管理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