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双排凸轮曲柄摇杆式玉米掰穗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897249.7 | 申请日: | 2015-11-1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61162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20 |
| 发明(设计)人: | 李士壮;曹树坤;王冲;曹翀;张琨;刘士平;孟文静;马令然 | 申请(专利权)人: | 济南大学 |
| 主分类号: | A01D45/02 | 分类号: | A01D45/02;F16H21/18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50022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凸轮 曲柄 摇杆 玉米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双排凸轮曲柄摇杆式玉米掰穗装置。
背景技术
收割机在摘穗过程中,由于摘穗辊靠相互挤压而摘掉玉米,摘穗辊用力过大,导致玉米损坏率大,导致收割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双排凸轮曲柄摇杆式玉米掰穗装置。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一种新型双排凸轮曲柄摇杆式玉米掰穗装置,包括双排输送皮带、双排凸轮曲柄摇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双排凸轮曲柄摇杆包括两个凸轮分别连接两个伺服电机;两个曲柄通过螺栓分别连到所述凸轮上;两个摇杆通过螺栓连接到所述曲柄上;两个长方体形切刀分别焊在所述两个摇杆上;所述两个摇杆平行安放在两个导轨上。
进一步的,所述双排输送皮带上边规则连接着直角三角形突起;所述双排输送皮带每排都缠绕在三个输送轴上。
进一步的,所述两个伺服电机不同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双排凸轮曲柄摇杆式玉米掰穗装置,利用双排皮带传动,在直角三角形的夹持下,实现了对玉米秸秆的有效夹持和输送,采用双排凸轮曲柄摇杆式装置带动长方体形切刀上下移动,可以达到运用较小的力而更有效摘下玉米的功能。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巧妙、成本低,掰玉米用力小,对玉米损坏率低,掰玉米效率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截面流程图一;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截面流程图二;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截面流程图三;
图中:1-曲柄一;2-凸轮一;3-伺服电机一;4-摇杆一;5-导轨一;6-长方体形切刀一;7-玉米;8-输送轴;9-输送皮带一;10-玉米秸秆;11-输送皮带二;12-直角三角形凸起;13-长方形切刀二;14-导轨二;15-摇杆二;16-螺栓一;17-曲柄二;18-伺服电机二;19-凸轮二;20-螺栓二。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说明书附图1至附图4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双排凸轮曲柄摇杆式玉米掰穗装置,作以下详细地说明。
一种新型双排凸轮曲柄摇杆式玉米掰穗装置,包括输送皮带一9、输送皮带二11,双排凸轮曲柄摇杆包括凸轮一2、凸轮二19,所述凸轮一2上连接伺服电机一3,所述凸轮二19上连接伺服电机二18,曲柄一1连接到所述凸轮一2上,曲柄二17连接到所述凸轮二19上,摇杆一4通过螺栓二20连接到所述曲柄一1上,摇杆二15通过螺栓一16连接到所述曲柄二17上,长方体形切刀一6焊接在所述摇杆一4上,长方体形切刀二13焊接在所述摇杆二15上。
进一步的直角三角形突起12均布在所述输送皮带一9,所述输送皮带二11上。
进一步的所述输送皮带一9,所述输送皮带二11缠绕在输送轴8上。
进一步的,所述伺服电机一3,所述伺服电机二18不同步。
该新型双排凸轮曲柄摇杆式玉米掰穗装置通过控制机构(PLC)进行精确控制,由控制机构控制两个不同步伺服电机进行转动,同时两个不同步伺服电机分别带动两排凸轮转动,凸轮转动通过曲柄、摇杆带动长方体形切刀上下移动。输送轴转动带动输送皮带转动起到夹持及输送玉米杆的作用,切刀上下移动起到掰下玉米的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济南大学,未经济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89724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传送系统的防护组件
- 下一篇:多重表面上的接触角衰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