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前端可调节的可视气管导管有效
申请号: | 201520894032.0 | 申请日: | 2015-11-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95204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23 |
发明(设计)人: | 邓海洪 | 申请(专利权)人: | 邓海洪 |
主分类号: | A61M16/04 | 分类号: | A61M16/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0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前端 调节 可视 气管 导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前端可调节的可视医用气管导管。
背景技术
气管插管既是临床麻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危重患者抢救复苏的必要措施,其中,声门暴露、导管置入和气管导管在气管内的具体位置是气管插管的关键问题。
气管插管是全身麻醉诱导过程中最强烈的有害刺激之一,气管插管时因为MDL喉镜尖端对会厌、舌根等部位感受器或导管对气管黏膜的刺激,反射性激活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及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儿茶酚胺释放明显增加,可导致机体产生强烈的心血管应激反应。在院外急救、群体性灾难事件和战地急救插管中,插管工具消毒灭菌的状况可能较差,难以避免交叉感染。
可视性气管导管目前尚未在临床广泛应用,其在导管前端内壁置入带有LED光源的微型摄像头,图像由电缆传递电子信号到显示屏,可清晰显示气管插管过程中气管导管经过的路径和放置的位置,通过嵌入该气管导管内壁的清洗管道,可以清洗镜头污染物使镜头清晰,不被蒙蔽。可持续监测导管的位置和气管的内情况,有效防止导管移位、堵塞和脱出,在患者转运路途中具有优势作用。但是可视气管导管需要管芯塑型引导,塑型不恰当导致声门暴露不佳或“看得见,够不着”,而再次或多次塑型,增加感染机会。
前端可调节气管导管通过调节装置调节导管前端,以指向和进入声门,无需管芯引导塑性,减少感染机会,但对于声门暴露条件差的患者,找不到目标,处于盲插状态,无法准确调节导管指向,在困难气道的应用中可能并不具有优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前端可调节的可视气管导管,可以在动态视频指导下,通过调节气管导管前端的指向完成气管插管项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前端可调节的可视气管导管,包括气管导管本体和设置在气管导管本体上的可视装置、冲洗装置与调节装置;所述的可视装置包括设置在气管导管本体前端的带有LED灯的微型摄像头,所述的LED灯和微型摄像头通过电源数据线从气管导管本体末端穿出与显示屏连接;所述的冲洗装置包括冲洗管道,冲洗管道的出水口设于微型摄像头前端,冲洗管道的注射口从气管导管本体的末端穿出并与注射器连接;所述的调节装置包括牵引线,所述牵引线一端附着在气管导管本体前端的内侧管壁上,牵引线的另一端从气管导管本体的末端穿出与牵引环连接。
作为优选的,所述的牵引线为尼龙线。
优选的,所述的电源数据线通过摄像头接头与显示屏连接。
优选的,所述的气管导管本体的前端外侧设有气管导管囊,所述的气管导管囊通过充气管与充气阀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无喉镜辅助单独使用时,只需要能通过插入气管导管的开口度;前端弯曲调节性能好,插管时通过显示屏在直视下直接调节所述导管前段弯曲程度和前端位置,调节方便、准确,无需再次塑型,缩短插管时间,提高插管成功率,降低感染几率;通过显示屏可直视声门隆突上气道的状态,对导管定位确切,可无需通过听诊确定气管导管的具体位置,并能监测气管内状态和气管导管的位置,实现和推动气道管理的可视化监测,及时发现气管损伤和气管异物,并有效防止气管导管过度移位,甚至脱出;医患可保持较远的距离,减少感染机会。
附图说明
图1是前端可调节的可视气管导管的结构图。
图中1-气管导管本体、2-微型摄像头、3-电源数据线、4-显示屏、5-冲洗管道、6-出水口、7-注射口、8-牵引线、9-牵引环、10-摄像头接头、11-气管导管囊、12-充气管、13-充气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前端可调节的可视气管导管,包括气管导管本体1和设置在气管导管本体1上的可视装置、冲洗装置与调节装置;可视装置包括设置在气管导管本体1前端的带有LED灯的微型摄像头2,LED灯和微型摄像头2通过电源数据线3从气管导管本体1末端穿出与显示屏4连接,电源数据线3通过摄像头接头10与显示屏连接;冲洗装置包括冲洗管道5,冲洗管道5的出水口6设于微型摄像头2前端,冲洗管道5的注射口7从气管导管本体1的末端穿出并与注射器连接;调节装置包括牵引线8,牵引线8一端附着在气管导管本体1前端的内侧管壁上,牵引线8的另一端从气管导管本体1的末端穿出与牵引环9连接,牵引线8优选采用尼龙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邓海洪,未经邓海洪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89403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