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浅层地热能同井回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894012.3 | 申请日: | 2015-11-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37973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06 |
发明(设计)人: | 牛青锋;索凤;刘进;李玉军;管其烛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润恒节能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J3/08 | 分类号: | F24J3/08 |
代理公司: | 郑州市华翔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22 | 代理人: | 王明朗 |
地址: | 451100 河南省郑州市***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地热能 灌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到地热能热泵中央空调技术领域的水源井回灌问题,尤其是一种浅 层地热能同井回灌装置。
背景技术
地热能热泵中央空调(亦称“水源热泵中央空调”),是以温度长年恒定的地下水为 地热能的传递介质,通过热泵机组,提高或降低水温来达到制冷、制热目的,为建筑物提供 冷、热源的中央空调。由于其能效比高,比传统的其它形式中央空调节能40~60%,节能 降耗效果显著而逐步受到政府、机关、企业单位的青睐,同时达到了大多数的用户的认可。 目前,已实施安装水源热泵中央空调的回水方式均采用“多井回灌”方式。即从一口水源井 抽水,通过热泵主机的换热器将水中的冷量或热量取走后将水排出,向二口或二口以上的 水源井回灌。此方式优点是能效比高,但存在排出的水无法及时全部回灌至地下的问题。首 先,由于回水是在井口敞开式无压力自然流淌,不仅回流速度慢,而且容易造成回水污染。 而无法及时回到地下的水,会从井口溢出或由管道直接排放至地面。长期的排放,不仅导致 水资源的浪费,还可能导致地下水位下降甚至枯竭,进而影响到周边建筑物的安全;其次, 需要打的井数较多,需占用的土地面积大,在占地面积较小的建筑群(物)中无法使用。“多 井回灌”方式的上述缺点,使得水源热泵中央空调的节能优势被抵消,是在水源热泵中央 空调推广,实施节能降耗、改善环境的过程中的一个瓶颈问题,也是国家水利部门严格禁止 的行为。
由于其弊端已经大面积显现,主要表现在取用的地下水不能做到100%全部回灌 至地下,转而向地面排放,造成热源井淤塞、水位下降。此方式在“取用”地热能的同时,还 “使用”了地下水,造成了宝贵的水资源极大的浪费,同时使水源热泵中央空调因无水可用 而导致整个系统瘫痪。因此。“多井回灌”方式的缺点成为水源热泵中央空调推广和发展的 瓶颈。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浅层地热能同井回灌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浅层地热能同井回灌装置,包括一根套装在水源井内侧的支撑透水管及设在 支撑透水管中的内水管,内水管中设有出水管,出水管的进水口连接潜水泵,出水管的出水 口连接地热热泵机组,支撑透水管与内水管的环形空腔中设有回水管,回水管的进水口连 接地热热泵机组的出水口,其特征是:支撑透水管与内水管的环形空腔中还设有高压管,所 述内水管外圆表面固定有n个密封圈组,所述每个密封圈组包括密封圈及压设在密封圈的 上、下侧面的上压板和下压板,所述密封圈为中空的弹性环形圈,上压板和下压板均固定的 套设在内水管的外圆周上,所述高压管伸入密封圈的部分设有高压管出口,高压管露出地 表的一端设有高压管控制阀;n个密封圈组与支撑透水管的内管壁匹配压合并密封在一起 形成n个隔离层;各回水管出水口分别位于n个隔离层上侧的回水空间中;n≥1且为 整数。
优选的,所述高压管为无缝钢管,密封圈通过高压管向密封圈内充入高压水或高 压油或压缩空气。
优选的,所述高压管出口处均设有电磁阀。
优选的,所述密封圈为橡胶材质制作。
优选的,每个密封圈组均由两个密封圈、一个下压板及两个上压板组成,所述密封 圈与上、下压板间隔设置。
优选的,所述下压板固定的套设在内水管的外圆周上,所述上压板卡装固定的套 设在内水管上。
优选的,所述内水管与出水管之间设有保温夹层,保温夹层内灌注隔热材料。
优选的,所述保温夹层为空气隔热层。
优选的,所述回水管的数量为n个,每个回水管的出水口分别位于n个隔离层 上侧的回水空间中;或者,回水管的数量不大于n个,同一回水管在相邻回水空间设置有 出水口。
优选的,所述潜水泵设在内水管内,且潜水泵设在地下水的上水位。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利用内水管上的密封圈与支撑透水管的内管壁组成多组隔离层及 独立封闭的回水空间,从而可使回水管分别压入不同的回水空间中,达到多条回水路径目 的。使同一口井内实现等量的出水、回水,并利用土壤进行充分的热交换后循环使用。由于 地下水在全过程中封闭、循环使用,对地下水不会造成任何污染,真正做到了只“取用”地热 能而不“使用”地下水资源,使得环保、节能循环经济得以实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润恒节能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未经河南润恒节能技术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89401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冷柜的制冷系统
- 下一篇:一种谐振式无线能量传输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