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实用便携插排有效
申请号: | 201520892596.0 | 申请日: | 2015-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04670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23 |
发明(设计)人: | 仇耀宗;王瑶妹;白珍胜;赵国成;曾胜伟;于清泽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R13/514 | 分类号: | H01R13/514;H01R24/00;H01R31/06 |
代理公司: | 大连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21200 | 代理人: | 温福雪 |
地址: | 116024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实用 便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实用便携插排,属于日常生活用品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的插排通常有如下不足:(1)某些用电器插头体积较大,易堵住其它插孔,造成插孔不能充分利用,不能完全实现插排的价值;(2)插排外接线根部接口处经常弯折,易造成与之相连的弹簧片松动,导致接触不良;(3)传统插排狭长,体积大,不方便携带。
(1)现存问题:生活中常见到某些用电器插头体积较大,易堵住其它插孔,造成插孔不能充分利用,不能完全实现插排的价值。
克服与改进方式:通过连接杆实现折叠,充分利用插排的插孔,从而更方便地服务于个人生活和集体活动。
(2)现存问题:插排外接线根部接口处经常弯折,易造成与之相连的弹簧片松动,导致接触不良。
克服与改进方式:插排接头设计为三口接头(水壶,电饭锅等通用接口),保证插排更安全耐用。
(3)现存问题:传统插排狭长,体积大,不方便携带。
克服与改进方式:设计成可折叠的,携带时折叠成体积较小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①生活中常见到某些用电器插头体积较大,易堵住其它插孔,造成插孔不能充分利用,不能完全实现插排的价值;②插排外接线根部接口处经常弯折,易造成与之相连的弹簧片松动,导致接触不良;③传统插排狭长,体积大,不方便携带。
为了克服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实用便携插排,通过连接杆实现折叠,比如围成一圈,充分利用孔位,从而更方便地服务于个人生活和集体活动;插排接头设计为三孔接头(水壶,电饭锅等通用接口),保证插排更安全耐用,而且自行设计的电源线可以一线两用,即既可以单独连接外接电源,又可以通过侧壁插孔充当两个插排的连接线,不占孔位。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是:
一种实用便携插排,包括两种基本模块:第一种模块和第二种模块。第一种模块包括总电源开关、三孔插口A和位于模块两侧面的活页转轴,总电源开关位于第一种模块的上端面,用于控制电路通断,第一种模块的下端面为凹槽结构;
第二种模块的上端面设有三孔插口B,下端面设置为凸起结构,与第一种模块下端面的凹槽结构相互配合。
第一种模块和第二种模块的侧面均设有规格相同的三孔接头,第一种模块的三孔插口A和第二种模块的三孔插口B三孔插口规格相同。
活页转轴分别位于第一种模块两侧面的上下端,第一种模块和第二种模块通过活页转轴交替连接。
两个相邻模块通过活页转轴折叠,依次折叠成一个整体,方便携带;或折叠成如图3所示的形态,围成一圈,避免用电器的充电器体积过大,挡住别的孔位,这样就充分利用了孔位。
为了保障安全,使本实用便携插排更耐用,设计了如图4所示的电源线。所述的电源线的两端为三孔接头,并通过分叉部位连接有连接外界电源的总电源接头。电源线及插排之间的连接方法见图5。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可折叠,充分利用孔位和方便携带;自行设计的电源线,可一线两用,方便且节省孔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基本模块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基本模块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折叠过程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围成一圈的折叠形态。
图5是本实用新型所用电源线示意图。
图中:1总电源开关;2三孔插口;3活页转轴;4手机;5手机充电线;
6连接外界电源的总电源接头;7三孔接头;8分叉部位。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技术方案和说明书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由图1、图2中的两种基本模块组成,图1中的第一种模块设有总电源开关1及三孔插口2,总电源开关1控制电路通断。折叠过程如图3所示,两边的模块分别通过活页转轴3折叠,再通过中间的转轴折叠即折叠成一个整体,方便携带。再者,可以折叠成如图4所示的形态,围成一圈,避免用电器的充电器体积过大,挡住别的孔位,这样就充分利用了孔位。
为了保障安全,使本实用新型更耐用,自行设计了如图5所示的电源线。图5中,三孔插口2连接外界电源,三孔接头7与侧面三孔插口对接,电源线另一端的三孔接头与第二个插排的三孔插口2对接,第二个插排下侧的三孔插口再连接第二根电源线的三孔接头7,以此类推。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实施各种修改和变形,但倘若这些修改和变形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这些修改和变形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理工大学,未经大连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89259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池片轧机用保护装置
- 下一篇:超声波雾化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