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超声雾化混合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520892443.6 | 申请日: | 2015-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18054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11 |
发明(设计)人: | 金虎;尉长虹;周振义;彭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二维碳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F9/08 | 分类号: | B22F9/0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济纬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29 | 代理人: | 徐琳淞 |
地址: | 213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超声 雾化 混合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超声雾化混合设备。
背景技术
高强度材料成本较高且表面润滑性不足,因此在接触面上容易因过度摩擦造 成损耗,影响使用寿命。而在石墨烯复合材料方面,目前大部分的石墨烯与金属 的复合材料都是通过在溶液中将金属盐在石墨烯表面还原成纳米颗粒,该方法得 到的复合材料为粉体材料,此种复合材料虽然在测试中可以表现出良好的强度性 能以及热物理性能,并且石墨烯的存在也大大增强了该材料的润滑性,但是,粉 体复合材料结构松散,双组份的均一性难有保障,此外粉体材料多经过热压烧结 得到块体使用,并不适合作为表面修饰材料。
基于现有技术的不足,申请人考虑将石墨烯与金属制成石墨烯分散液和金属 纳米颗粒分散液,通过使两种液体雾化而使石墨烯与金属在纳米尺度进行共混, 形成一种新的石墨烯复合材料,但是现有的超声雾化混合设备无法满足该石墨烯 复合材料的制备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混合均匀性好的超声雾化 混合设备。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超声雾化混合设备,包括载体以及 设置在载体上方的至少两套超声雾化组件;所述超声雾化组件包括超声振荡腔 体、超声振荡片和喷嘴;所述超声振荡片设置在超声振荡腔体中;所述喷嘴安装 在超声振荡腔体底部的出口上。
所述超声雾化组件还包括容器和管道;所述容器设置在超声振荡腔体上方, 并通过管道连通超声振荡腔体。
所述超声振荡片的振荡频率为0.5~25MHz。
所述超声雾化组件还包括气体导流环;所述气体导流环设置在喷嘴的出口 处。
所述气体导流环为能够形成锥形气场或者扁平层状气场或者球形气场的导 流环。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1)本实用新型能 够使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溶于溶液中的粉体材料或者纳米颗粒材料或者分子团 聚颗粒或者螯合物在溶液雾滴沉降过程中直接亲和,既保证了可靠的均匀性,也 可以使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粉体在纳米尺度进行共混。
(2)本实用新型的气体导流环能够使喷嘴吹出有方向性的气体,使雾气约 束在预设的喷雾空间中,从而充分、均匀地混合。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 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号为:
容器1、管道2、超声振荡腔体3、超声振荡片4、喷嘴5、气体导流环6、 载体7、雾化空间8。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见图1,本实施例的超声雾化混合设备,包括载体7以及设置在载体7上方 的至少两套超声雾化组件。超声雾化组件包括容器1、管道2、超声振荡腔体3、 超声振荡片4、喷嘴5和气体导流环6。
容器1设置在超声振荡腔体3上方,并通过管道2连通超声振荡腔体3。超 声振荡片4设置在超声振荡腔体3中。超声振荡片4的振荡频率为0.5~25MHz (根据产品不同的粘度及产生的雾状液体的颗粒状大小,震荡频率不同)。喷嘴 5安装在超声振荡腔体3底部的出口上。超声雾化组件还包括。气体导流环6设 置在喷嘴5的出口处。气体导流环6为能够形成锥形气场或者扁平层状气场或者 球形气场的导流环。
本实施例的超声雾化混合设备可以用在石墨烯金属复合材料制造工艺中,工 艺流程具体为:将石墨烯分散液和金属纳米颗粒分散液分别存放在两套超声雾化 组件的容器1中,石墨烯分散液和金属纳米颗粒分散液分别通过两根管道2流入 两个超声振荡腔体3中,并分别通过两个超声振荡腔体3中的超声振荡片4进行 高频振荡,使石墨烯分散液和金属纳米颗粒分散液雾化成雾状,再分别通过两套 超声雾化组件的气体导流环6使两种雾状液体有方向地吹出,从而将石墨烯分散 液雾和金属纳米颗粒分散液雾约束到如图1所示的雾化空间8中,两种雾体在空 中混合,形成混合雾体沉降到载体7的表面。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 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 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 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二维碳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常州二维碳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89244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湿法硅片自动插片机的送片槽板
- 下一篇:一种具有隔离阻焊区域的印刷线路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