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内后视镜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890616.0 | 申请日: | 2015-11-0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13152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30 |
| 发明(设计)人: | 高菲菲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师范大学 |
| 主分类号: | B60R1/08 | 分类号: | B60R1/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元本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1308 | 代理人: | 范奇 |
| 地址: | 241000***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后视镜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内后视镜,尤其是一种可以移动、同时可增大视野范围的汽车用内后视镜。
背景技术
汽车的内后视镜往往安装在汽车的前挡风玻璃上,由于其的安装位置,在车内换衣服或其他活动会出现误碰的情况,人为导致内后视镜的方位发生改变,而且很多人由于对内后视镜的忽视,往往不会及时将内后视镜的位置重新调整好,在驾驶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同时,汽车内后视镜用来观察后方车辆的行车情况,避免车祸的发生,所以内后视镜的观察视野往往比较重要,现有内后视镜基本上采用硬质的平面镜,但是平面镜的反射范围有限,所以驾驶人员的观察视野也有限,如何增大内后视镜的视野范围,也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以调节曲率、同时可移动的汽车内后视镜。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手段为:一种汽车内后视镜,包括镜片、镜后盖、支座以及紧固盖,所述镜片为柔性镜片,所述支座呈L型,且所述L型支座的竖直部固定有球头、水平部设有凸起,同时所述支座的水平部套设于一支撑杆内,所述支撑杆上设有若干孔;所述镜后盖连接有贯穿其背部的移动杆。
进一步的,所述移动杆包括水平部和连接部,且两部的夹角为钝角。
进一步的,所述移动杆的水平部上设有卡扣,连接部的自由端上连接有弧形板,所述镜后盖背部设有卡扣孔。
进一步的,所述凸起为半球形。
进一步的,所述移动杆与镜后盖为滑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效果在于:
1、设置可以前后移动的支座,带动内后视镜的前后移动,满足人们多功能的使用需求;
2、区别传统的硬质镜片,采用可以调节曲率的柔性镜片,同时设置弧形块,调节镜面的曲率,增大了内后视镜的视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使用进行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附图是简化的示意图,仅用来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镜后盖;2、球头;3、紧固盖;4、镜片;5、支座;6、移动杆;7、弧形板;8、支撑杆;9、凸起;10、孔、11、卡扣;12、卡扣孔;13、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一种汽车内后视镜,包括镜片4、镜后盖1、球头2、支座5以及紧固盖3,球头2安装在镜后盖1背部的安装孔13内,再用紧固盖3紧固;所述镜片4为柔性镜片,所述支座5呈L型,且所述L型支座5的竖直部固定有球头2、水平部设有半球形状的凸起9,所述的凸起9具有弹性,同时所述支座5的水平部套设于一支撑杆8内,所述支撑杆8上设有若干孔10,支座5的水平部可在支撑杆8内滑动,实际使用时,移动支座5的水平部,使弹性凸起9与不同位置的孔10配合,进而调整镜后盖1的前后距离,实现内后视镜的前后移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镜后盖1连接有贯穿其背部的移动杆6,所述移动杆6包括水平部和连接部,两部之间的夹角为钝角,同时移动杆6的水平部上设有卡扣11,连接部的自由端上连接有弧形块7,所述镜后盖1的背部设有卡扣孔12,卡扣11与卡扣孔12相配合,所述移动杆6与镜后盖1为滑动连接;使用时,向前推动移动杆6的水平部,直至卡扣11与卡扣空12完全固定,此时,柔性镜片14被弧形板7顶起,局部发生拱起,曲率发生改变,从而镜片4变为凸面镜,增大内后视镜的视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师范大学,未经安徽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89061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宫腔序贯取样器
- 下一篇:一种基于环境声音反馈的新能源汽车行人声音警示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