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耐高压架空绝缘电缆有效
申请号: | 201520889437.5 | 申请日: | 2015-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042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23 |
发明(设计)人: | 史科伟;李少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华通电缆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7/17 | 分类号: | H01B7/17;H01B7/22;H01B9/00;H01B1/02 |
代理公司: | 洛阳公信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20 | 代理人: | 刘兴华 |
地址: | 471900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压 架空 绝缘 电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架空绝缘电缆的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耐高压架空绝缘电缆。
背景技术
架空配电网是城乡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全社会用电量快速增长,用量较多的10kV架空绝缘电缆负载过重、供电能力不足。另外,架空绝缘电缆长期在日光照射下工作,且许多输电线路需穿越森林或大片林区,容易使电缆的绝缘层受到损坏,耐侯、绝缘性、屏蔽性能较差,难以达到正常的使用寿命。
众所周知,在远距离输电时,提高输电电压可以减小输电电缆中的电流,进而降低电缆导体的发热量,减少电力的能量损耗,而要提高输电电压就必须与之相配套采用耐高压的输电电缆。
架空绝缘电缆由于在电气性能、安全性能、经济性能等方面有着裸导线不可比拟的优点,在供电系统中逐步取代裸导线,加上中高压输电系统中使用的架空绝缘电缆,市场前景十分广阔。目前的高压架空绝缘电缆大多都是35kV以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耐高压架空绝缘电缆,通过对架空绝缘电缆结构的优化,使其能够耐受35kV以上的高电压。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耐高压架空绝缘电缆,包括多股绝缘线芯,多股绝缘线芯以承载钢芯为圆心相互绞合后,由高密度聚乙烯外护套进行包覆,其中的绝缘线芯包括复合导体、包覆在复合导体外的复合绝缘层以及复合绝缘层外的高密度聚乙烯内护套,复合导体由铝绞线和铝合金绞线交替分布并绞合而成,铝绞线由多根软铝线拧绞形成,复合绝缘层包括内层的聚氯乙烯层以及外层的交联聚乙烯层。
优选的,在相邻的绝缘线芯之间以及高密度聚乙烯内护套和高密度聚乙烯外护套之间设有岩棉绳填充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中高密度聚乙烯内护套与高密度聚乙烯外护套配合协同可以有效地提高架空绝缘电缆的耐高压性,由铝合金绞线与铝绞线交替分布绞合而成的复合导体导电性好,强度高,而铝绞线采用软铝材料制成,电阻较小,导电性更好,绝缘线芯的中心为承载钢芯,一方面,可以增强电缆的强度,另一方面,可以和填充的岩棉绳填充层相配合保证复合导体的圆整,有利于绝缘层的挤包,并节省空间,结构紧密,减少涡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1、绝缘线芯,2、高密度聚乙烯外护套,3、铝绞线,4、铝合金绞线,5、高密度聚乙烯内护套,6、交联聚乙烯层,7、聚氯乙烯层,8、承载钢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如图所示,一种耐高压架空绝缘电缆,包括多股绝缘线芯1与高密度聚乙烯外护套2,多股绝缘线芯1以承载钢芯8为圆心相互绞合,绝缘线芯1包括复合导体、复合导体外包覆的复合绝缘层以及复合绝缘层外的高密度聚乙烯内护套5,复合导体由铝绞线3和铝合金绞线4交替分布并绞合而成,铝绞线3由多根软铝线拧绞形成,复合绝缘层包括内层的聚氯乙烯层7以及外层的交联聚乙烯层6,在相邻的绝缘线芯1之间以及高密度聚乙烯内护套5和高密度聚乙烯外护套2之间设有岩棉绳填充层。
实施例2:一种耐高压架空绝缘电缆,一种耐高压架空绝缘电缆,包括多股绝缘线芯1与高密度聚乙烯外护套2,多股绝缘线芯1以承载钢芯8为圆心相互绞合,绝缘线芯1包括复合导体、复合导体外包覆的复合绝缘层以及复合绝缘层外的高密度聚乙烯内护套5,复合导体由铝绞线3和铝合金绞线4交替分布并绞合而成,铝绞线3由多根软铝线拧绞形成,复合绝缘层包括内层的聚氯乙烯层7以及外层的交联聚乙烯层6,在相邻的绝缘线芯1之间以及高密度聚乙烯内护套5和高密度聚乙烯外护套2之间设有岩棉绳填充层,在高密度聚乙烯内护套5以及高密度聚乙烯外护套2内分别埋设有拉线,通过拉线将高密度聚乙烯内护套5以及高密度聚乙烯外护套2撕开一个缺口,从而便于进行接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华通电缆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河南华通电缆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88943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