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车用新型空气滤清器滤芯有效
申请号: | 201520889137.7 | 申请日: | 2015-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78375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09 |
发明(设计)人: | 张志华;宋恋;石建根 | 申请(专利权)人: | 恒勃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M35/024 | 分类号: | F02M35/024 |
代理公司: | 台州市中唯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5 | 代理人: | 许玲爱 |
地址: | 318000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空气滤清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用空气滤清器,特别是一种车用空气滤清器滤芯。
背景技术
目前,为保证滤芯与空气滤清器装配密封性,防止空气中的粉尘直接进入发动机,造成发动机早期磨损,通常的作法是给空气滤清器滤芯装一个橡胶密封条,通过橡胶压缩变形来实现空气滤清器壳体与滤芯密封,密封条与滤芯装配存在不贴合现象,在装配过程中容易翘曲,影响密封性,为了杜绝这种现象,目前的做法是在装配时涂胶处理。
以上空气滤清器滤芯结构,在实际使用当中会带来一些问题,其包括:一、滤芯成本高,滤芯总成需要用到四种材料,滤布、塑料边框、橡胶密封圈、胶水;二、滤芯密封条采用硫化成型,生产节拍长,效率低;三、装配麻烦,生产效率低下;四、涂胶不匀或密封条变形等因素导致密封性失效隐患较大;五、对于单边插入式的空滤器结构,滤芯密封圈会在空滤器壳体插入和扣紧旋转过程中翘曲。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车用新型空气滤清器滤芯,该滤芯将滤芯塑料边框和密封条通过二次注塑方式结合为一体,减少了辅料投入,在降低成本同时提升生产效率、保证零件尺寸,使得空气滤清器密封性能得到保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车用新型空气滤清器滤芯,包括滤芯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滤芯主体外部有塑料边框,内设齿形滤布,在塑料边框上设有环形安装挂耳,安装挂耳上设置有防溢筋,安装挂耳边沿设有弹性体密封环。
进一步地,上述的防溢筋靠近弹性体密封环的包胶边沿,防溢筋与包胶边沿保持0-0.5mm间隙。
进一步地,上述滤芯主体与滤布通过注塑成型,滤布作为嵌件放入模具中加工,通过注塑形成塑料边框与滤布结合成一体。
进一步地,上述滤芯弹性体密封环设置有密封筋。
本实用新型滤芯将原来需要装配的产品做成一个整体,产品尺寸精度得以保证,节省了材料投入,缩短加工周期,减少装配工序。相比现有滤芯的结构,本实用新型可在降低成本同时有效提升生产效率,同时提升产品可靠性。
在安装时,本实用新型可适用于多种结构空气滤清器总成,可有效解决滤芯与空气滤清器壳体连接的气密性隐患问题,滤芯一体式集成,避免反复保养拆装后密封条失效,大大提升滤芯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结构剖视图;
图3为图2中B部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3所示,一种车用新型空气滤清器滤芯,包括滤芯主体,所述滤芯主体外部有塑料边框2,内设齿形滤布1,在塑料边框2上设有环形安装挂耳21,安装挂耳21上设置有防溢筋22,安装挂耳边21沿设有弹性体密封环3。上述的防溢筋22靠近弹性体密封环3的包胶边沿,防溢筋与包胶边沿保持0-0.5mm间隙。
所述滤布1使用TPE材料的无纺布或空气过滤纸,塑料边框2使用的改性增强聚丙烯材料,弹性体密封环3使用热塑性弹性体PP+EPDM材料,本实用新型滤芯将折叠成型后的滤布1嵌入注塑模具中,利用改性增强聚丙烯材料注塑成型,使滤布1和塑料边框2结合为一体成为滤芯主体,最后将注塑成型的滤芯主体嵌入包胶模具中,利用热塑性弹性体PP+EPDM材料二次注塑,使得滤芯主体边沿的安装挂耳21上包裹一层弹性体材料也就是弹性体密封环3。并且滤芯的弹性体密封环3设置有密封筋31。
所述塑料边框2上设计有安装挂耳21,安装挂耳21边沿设有防溢筋22,防溢筋22靠近于弹性体密封环3的包胶边沿,并与包胶边沿保持0~0.5mm间隙(在图3中H表示),防止注塑过程中压力直冲分型面产生溢胶,同时塑料边框2在注塑过程中受到熔体温度传导软化,高压力注射状态下边框向内溃缩,产品溢胶变形,设计防溢筋22可在注射过程中防止滤芯塑料边框2向内溃缩,从而保证产品尺寸和外观。
本实用新型减少滤芯材料投入,缩短工时,减少工序,成本降低10%,生产效率增加20%,同时提高了产品可靠性,降低市场风险。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或修饰,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恒勃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恒勃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88913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形状记忆合金的精密流量泵
- 下一篇:燃气发动机缸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