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USB连接器及移动终端有效
申请号: | 201520888840.6 | 申请日: | 2015-11-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22861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30 |
发明(设计)人: | 朱中武;宾涛;付绍儒;吉圣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46 | 分类号: | H01R13/46;H01R13/02;H01R12/72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许静;安利霞 |
地址: | 52386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usb 连接器 移动 终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USB连接器及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目前移动终端上主要采用MicroUSB(MicroUniversalSerialBus,微型通用串行总线)作为I/O(Input/Output,输入/输出)接口,起着讯号传输的重要作用,但由于现有的MicroUSB连接器的结构不支持USB插头正反插设,使用不方便,并且其传输速率已无法满足部分使用者的需求。因此,近来市场上开发出新一代的USB3.1规格,其中更是以USB3.1Type-C结构最受用户的瞩目。但USB3.1Type-C结构占用的空间大于MicroUSB结构,在移动终端的整机中占用了更大空间,给整机结构空间带来困难,因此需要将其结构做小以使其更符合整机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USB连接器及移动终端,解决移动终端中USBTypeC结构占用空间较大,对整机结构空间带来困难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USB连接器,应用于移动终端,该USB连接器包括:设置有金属接线端子、并与USB插头接触连接的连接板,金属接线端子的第一金属接触端设置于连接板、且露出于连接板的表面,连接板设置于移动终端的中框时,连接板的外围与中框之间的空间不包含覆盖壳体。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包括:中框以及上述任一项所述的USB连接器,中框上设置有插设空间,USB连接器的连接板设置于插设空间内。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USB连接器及移动终端,在USB连接器装配于移动终端,连接板设置于移动终端的中框时,连接板的外围与中框之间的空间不包含覆盖壳体,这样,将USB连接器的结构空间做小,使移动终端的整机结构空间得到改善,从而保证了整机装配的需求;同时,中框厚度增加,提高了中框的强度。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USB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表示图1所示USB连接器装配于移动终端时的局部剖视图;
图3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USB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表示图3所示USB连接器装配于移动终端时的局部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第一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提供一种USB连接器,为USB3.1Type-C规格,应用于移动终端,该USB连接器20包括:金属接线端子和连接板22。金属接线端子的第一金属接触端23设置于连接板22,并且第一金属接触端23露出于连接板22的表面,使第一金属接触端可与USB插头的金属端子接触。USB连接器20通过连接板22与USB插头插设连接提供插拔力,在连接板22上设置有接地内铁片25,用于与USB插头的地相连接,同时通过第一金属接触端与USB插头的金属端子接触,实现USB连接器20与USB插头之间的数据传输。本实施例中的USB连接器20在连接板22的外围处不设置覆盖壳体,也就是说,在USB连接器20装配于移动终端,连接板22设置于移动终端的中框10时,连接板22的外围与中框10之间的空间不包含覆盖壳体,使中框10起到覆盖壳体的作用,USB插头直接插设于连接板22的外围与中框10之间的空间;同时USB3.1TypeC规格的USB连接器20的高度可由原本的3.16mm降低到2.56-2.86mm。
上述实施例中,在USB连接器20装配于移动终端,连接板22设置于移动终端的中框10时,USB连接器20的连接板22外围与中框10之间的空间不包含覆盖壳体,将USB连接器的结构空间做小,使移动终端的整机结构空间得到改善,从而保证了整机装配的需求;同时使移动终端上设置USB连接器20处的中框厚度得以加厚,提高了该处的中框强度。
第二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未经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88884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