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快速补胎钉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887020.5 | 申请日: | 2015-11-0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17933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30 |
| 发明(设计)人: | 朱国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朱国超 |
| 主分类号: | F16B25/02 | 分类号: | F16B25/02;F16B33/0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141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快速 补胎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补胎的组件,尤其涉及一种能快速修补汽车充气外胎的补胎钉。
背景技术
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由于路面上的尖锐物刺穿轮胎,造成轮胎漏气,必须对轮胎的穿孔进行修补。最传统的补胎方法是冷补胎或热补胎,在穿孔位置的轮胎内表面通过黏贴胶片的方法来封堵穿孔,这些修补方法必须到补胎点由专业的技工修补,修补时间长,还需要专用的轮胎拆装设备。除此有用专利CN88203970补胎橡胶钉和CN201320552797.7带自封层轮胎刺扎创口修补组件来修补,这两种补胎的方法大体相同,包括用于密封刺扎创口的补胎钉和用于粘附于刺扎创口处密封并固定补胎钉的胶片,补胎钉包括钉帽和钉体,钉体一端与钉帽固定,胶片的直径大于钉帽直径,使用时,将轮胎从轮辋上拆下,将补胎钉的钉体由轮胎内侧按入刺扎创口,然后将胶片一侧面与轮胎自封层粘合,使得胶片覆盖住钉帽和刺扎创口来实施补胎。但不管以上是冷补胎或热补胎还是已公开的这两个补胎专利技术,都必须要将修补的轮子从汽车上拆下来,并且使用专用的扒胎工具将轮胎从轮辋上扒下来才能进行补胎,这将需要很长的时间,以及有专业的工具和人员才能完成,给补胎带来极大的麻烦,而且在扒、装轮胎的过程中很容易对轮辋表面造成损伤如划痕等,影响汽车的美观,尤其是高档的车辆,更是可惜。而且这些刺扎创口即使在轮胎内壁经过修补,轮胎外表面的刺扎创口暴露在外,在使用中还会因石子等异物再次嵌入或水的侵入,影响修补的牢固度,容易发生在刺扎创口再次漏气的现象。
实用新型的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补胎方便,修补速度快,密封性好,不需要专用设备,一般人员都能使用的快速补胎钉。
为了达到上述要求,本实用新型的快速补胎钉是通过以下方案实现的:它包括有十字槽或一字槽的木螺钉或自功螺钉,其特征是在近螺钉头部的螺杆上固定有环形的止气环,在螺杆及止气环上包裹有软性的橡胶套,橡胶套的外形呈前小后大的圆台形,螺杆前端部分的螺纹外露,橡胶套的前端部分与外露的螺纹部分平滑过渡,橡胶套后端部分的直径与螺钉头部的外径基本相同。
所述的止气环在螺杆上前后间隔固定有1-3个。
所述的木螺钉或自功螺钉是用碳素钢或铝合金或塑料或不锈钢或铜质材料制成的。
所述木螺钉或自功螺钉的螺纹外径d为5-12毫米,长度L为15-65毫米,螺纹齿的高度h为1-3毫米。
所述的止气环的形状为梯形环或圆形环或类似平垫圈的扁平环。
根据上述方案设计的快速补胎钉,该快速补胎钉利用其前端的螺纹旋入到刺扎创口,并将包裹在快速补胎钉外表面的软性橡胶套利用止气环和螺钉头一起挤入到创口深度,对刺扎创口进行全面封堵、挤压和渗透,使得软性橡胶进入轮胎后起到耦合破损面和黏连螺丝钉的作用,达到填补刺扎创口防止漏气的作用。该快速补胎钉及其使用方法可以在车轮完全不拆卸,连接在汽车上的状态下进行补胎,修补者只要会使用起子将木螺钉或自功螺钉旋入轮胎就可完成补胎,既不需要专用的设备也不需要专业的人员,可由驾驶员随时自行完成,方法特别简单,而且价格便宜,补胎速度快,密封性好,随时可以修理,十分方便。是一种快速、简易、低成本的补胎组件,完全解决了扎胎给司机带来的烦恼。另外,该快速补胎钉是在轮胎的外表面进入,从轮胎的外表封堵了原刺扎创口,完全避免了其它异物进入所引起的原刺扎创口再次漏气的现象,提高了补胎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快速补胎钉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十字槽的木螺钉或自功螺钉上固定有1个梯形止气环的主视图;
图3是图2的左视图;
图4是十字槽的木螺钉或自功螺钉上固定有2个梯形止气环的主视图;
图5是十字槽的木螺钉或自功螺钉上固定有1个圆环形止气环的主视图;
图6是汽车轮胎旋转在可观察到修补位置的状态图;
图7是快速补胎钉旋入到轮胎创口位置完成补胎时的局部剖面图。
其中:1、木螺钉或自功螺钉;2、螺钉头部;3、螺杆;4、止气环;5、橡胶套;6、需修补车轮;7、刺扎创口;8、快速补胎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朱国超,未经朱国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88702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