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PICC置管患者用上衣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886823.9 | 申请日: | 2015-11-1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25144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06 |
| 发明(设计)人: | 王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 |
| 主分类号: | A41D13/12 | 分类号: | A41D13/12;A41D27/10 |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南锋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28 | 代理人: | 郑学伟;叶利军 |
| 地址: | 518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picc 患者 用上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PICC置管患者用上衣。
背景技术
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一种由外周静脉穿刺导入导管,其尖端 定位于上腔静脉的一种通路建立技术,减少了频繁静脉穿刺的痛苦和不适, 降低了颈部和胸部插管的严重并发症,适于需要长期输液的患者,PICC的广 泛使用给广大患者带来了很多好处,同时也为护理人员的工作提供了方便, 但在使用PICC时,由于有些患者的PICC穿刺部位比较靠近上臂,再加上秋 冬季患者所穿的衣服较厚,在给穿刺部位消毒更换贴膜等时,有很大的不便, 经常要将袖子撸起,操作起来费力,也不能很好的暴露穿刺部位以及更换肝 素帽和正压接头,有时PICC置管内会出现有凝血的现象,由于衣袖的遮挡, 不利于随时观察穿刺部位的皮肤及PICC置管内的情况,将衣服脱掉患者易着 凉,另外,长期穿病号服躺卧容易生痱子。
因此,现有技术有待改进和发展。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之不足,提供的一种PICC置 管患者用上衣。
本实用新型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PICC置管患者 用上衣,其中,其包括:
衣体,所述衣体的背面设置有第一开口以及连接在第一开口处的用于关 闭和拉开所述第一开口的连接件;
衣袖,所述衣袖分别连接设置在所述衣体上部两侧的袖笼上,两个衣袖 中至少一个衣袖沿长度方向开设有一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连接设置有一 拉链。
下面对以上技术方案作进一步阐述:
进一步地,所述拉链为尼龙拉链,包括分别与所述第二开口两侧连接的 两条链条,套设置在所述两条链条上的两个滑动拉头,所述滑动拉头沿链条 的长度方向来回移动,用于使所述两条链条的咬合链牙相互咬合或分离。
进一步地,所述拉链包括分别与所述第二开口两侧连接的第一轨道、第 二轨道,套设在所述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上的拉头,所述第一轨道和第二轨 道相对的两侧壁设置有相互配合凸条和卡槽,所述拉头沿所述第一轨道的长 度方向来回移动使,用于使所述第一轨道、第二轨道的凸条和卡槽相互啮合 或分离。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开口全部打开后在所述衣体的背面形成一矩形的开 口。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件为拉扣、拉链、尼龙搭扣中的一种。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开口的长度为所述衣袖长度的1/2-4/5。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开口的起始端与所述衣体的肩部的距离为5-15c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衣袖上开设有第二开口,PICC置管需要维 护和部件更换时,不需要将整个衣袖撸起,只需要拉动拉链即可将第二开口 打开进行操作,操作完后,再拉上拉链,整个操作非常方便、快捷,时间较 短、患者皮肤暴露在外的面积较小,患者也不会因此着凉;在衣体背面设置 第一开口,使得患者在处于长期躺卧时,能随时打开该第一开口,患者背部 不易长出痱子。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PICC置管患者用上衣实施例的正面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PICC置管患者用上衣的后视示意图。
图3是一较佳实施例中衣袖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衣体10;
第一开口110;
衣袖20;
第二开口210;拉链220;第一轨道221;第二轨道222;拉头223。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 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其中, 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表示的仅是示意图,而非实物图,不能理解为对本 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 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 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未经北京大学深圳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88682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