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于高原温差利用废弃混凝土构建的高原灌溉发电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20885898.5 | 申请日: | 2015-11-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89536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16 |
发明(设计)人: | 刘宗显;李发明;薛林丽;梁婷;黄麟林;袁星宇;孟祥静;周志豪;倪晨哲;龙怡帆;冯钰婷;白雨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大学 |
主分类号: | F03G7/04 | 分类号: | F03G7/04 |
代理公司: | 成都中亚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51126 | 代理人: | 王岗 |
地址: | 610041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高原 温差 利用 废弃 混凝土 构建 灌溉 发电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灌溉发电领域,尤其是一种利用高原温差设计的适合于高原地区饮水、发电、灌溉的系统。
背景技术
我国有四大高原,分别是位于我国西南部的青藏高原,面积约占全国的四分之一。其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高原;位于我国北部的内蒙古高原,位于大兴安岭以西,向西延伸到祁连山麓,是我国的第二大高原;黄土高原,西起祁连山脉东端,东到太行山麓,北林内蒙古高原,以古长城为界,南到秦岭;云贵高原,主要包括云南省东部和贵州省大部。地势西高东低,平均海拔从2000米下降到1000米。由于高原地形地貌复杂,地表水不易积蓄,水土流失面大,雨季的降水不能有效蓄积,而旱季又干旱缺水,由于多雨,高原上的河流水量大,许多河流长期切割地面,形成许多又深又陡的峡谷,造成水土流失问题。由于有效降雨没有得到及时的保留,致使农业生产和百姓生活对天气的依赖性很大,基本上处于靠天吃饭的情况,严重制约着当地农业的发展,影响着人们的正常生产和生活。
2010年我国房屋竣工面积为277450.2万m2,比2009年增长13.06%,以此速度估算,2011年全国房屋竣工面积可达313685.22万m2。照此估算,2011年全国旧有建筑物拆除产生的建筑垃圾至少达31368.52万t。通常废弃混凝土约占建筑垃圾的48.35%,即2011年全国旧有建筑物拆除可产生约15166.68万t的废弃混凝土。目前,我国对于建筑物拆除产生的固体废弃物绝大部分是直接填埋或堆放,大部分没有再利用。而由此造成固体废弃物侵占土地,污染土壤和水体、水泥生产消耗大量能源并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等等问题。1977年日本就制定了《再生骨料和再生混凝土使用规范》,随后在各地建立了处理建筑垃圾的再生利用工厂。美国对再生混凝土的性能做了系统性的研究和试验,目前将废弃混凝土再利用主要在公路路面。
小型和微型水电站主要是径流式电站,只需很小的水窖或不需要水窖。一个好的电站规划可以与周围的生态环境融合为一体,对周围环境不产生负影响。在丰水期间,当主供线路跳闸后,由于小水电的存在使得变电站孤网运行或缓慢失压,而目前常规的备自投装置,动作条件为母线失压,需要等待该地区所有的小水电解列后才能动作,等待时间长达数十秒甚至数分钟,影响了地区供电可靠性。同时,孤网运行期间电压、频率极不稳定,导致地区电能质量低下,甚至损坏用户设备。目前我国各省市的小型和微型水资源的开发程度差别非常大,还有广阔的市场开发空间。
冻害是除氯盐腐蚀以外影响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又一重要因素。冻融破坏已经成为我国东北、西北和华北地区水工混凝土建筑物老化病害的主要问题之一。如果冻融交替与其他有害环境因素共同作用时,混凝土的破坏将更为严重,混凝土工程的使用寿命会大大缩短对于普通混凝土的抗冻性,我国现行规范GB50082—2009《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采用质量损失率和相对动弹性模量下降(或抗压强度损失率)进行评估。在研究、评估再生混凝土抗冻性时,大部分学者仍然采用这两个评估指标,但发现质量损失率已不能及时、准确地反映再生混凝土因冻融循环而导致的内部损伤。再生混凝土的冻融破坏是否遵循普通混凝土的冻融破坏规律有待进一步探索,在荷载和多重环境因素共同作用下的抗冻失效机制尚不清楚,应进一步加强研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在此提供一种基于高原温差利用废弃混凝土构建的高原灌溉发电系统;借助自然地形地势,便利地将水源地的水引出,还可有效蓄水、便于灌溉且节约水资源,从而解决高原山区引水难、缺水用、用水受困的问题,并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构造一种基于高原温差利用废弃混凝土构建的高原灌溉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引水系统、蓄水系统、灌溉系统、发电系统;
所述引水系统包括溪流A、溪流B、溪流C、溪流D、输水管道A、输水管道B、输水管道C、输水管道D、输水管道E、输水管道F、输水管道G、输水管道H、输水管道I、输水管道J、输水管道K、输水管道L、输水管道M、输水管道N、输水管道O;
所述蓄水系统包括蓄水池A、蓄水池B、蓄水池C、蓄水池D、蓄水池E、蓄水池F和水窖;
所述灌溉系统包括喷灌系统A、喷灌系统B、喷灌系统C、喷灌系统D、喷灌系统E、喷灌系统F;
所述发电系统包括发电机;发电机位于水窖处;
其中;蓄水池A和溪流A、溪流B、溪流C、溪流D的地势高度高于其余蓄水池的地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大学,未经四川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88589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实现两挡自动切换的液压泵
- 下一篇:光伏风力发电系统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