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浸入式PTC加热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885578.X | 申请日: | 2015-11-0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79396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20 |
| 发明(设计)人: | 傅求禄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金诺达铁氟龙电热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5B3/44 | 分类号: | H05B3/44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康弘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7 | 代理人: | 胡朝阳;孙洁敏 |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浸入 ptc 加热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加热器,尤其涉及一种浸入式PTC加热器。
背景技术
传统的浸入式液体加热器所使用的发热源材料主要为合金电阻丝。由于此类发热器的阻值是恒定的,在通电的情况下器功率基本保持不变。在工作时,一旦液面低于发热器时,发热器所产生的热量来不及被带走,就会造成发热器的温度迅速升高,发热器的表面甚至会出现发红发亮的情况。在此种状况下,其温度高于大部分塑料的燃点,在实际的生产使用中有引起火灾的可能性。为了消除以上所述的安全隐患,现有技术开发了一种以PTC陶瓷发热片作为发热源的液体加热器。在此种PTC液体加热器上接上电源时,即使出现液面低于加热器,加热器本身也不会出现发红发亮的情况。这是因为PTC陶瓷发热片的阻值是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的,温度越高其阻值越小。当液面下降,加热器暴露于空气中时,加热器产生的热量散发速度降低,其自身的温度越来越高,由于其本身的PTC效应,阻值越会越来越大,根据P=U2/R,功率越相应的越来越低,最终升到某一温度时达到热平衡而温度不再上升。因此在实际的生产使用中不会有引起火灾的可能性。
当前PTC加热器广泛应用于暖风机、空调辅助加热、足浴盘、卷发器等家电行业。在电镀、化工、能源等工业应用上还很少。目前的PTC加热器主要是包裹PI膜作为绝缘材料,而散热金属的各个传热界面靠机械夹持或压紧的方式来实现传热的。由于PI膜的导热性差,PI膜包裹得过厚,加热器散热不良,太薄绝缘性能差。而采用机械夹持或压紧的方式容易出现散热不均匀的情况。
申请号为201420308039.5的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PTC加热棒,其采用PTC陶瓷代替合金电阻丝作为热源材料,避免了引起火灾的安全隐患。但是此实用新型及现有的PTC加热器均未对散热性能差做出根本性的改进。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浸入式PTC加热器。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浸入式PTC加热器包括发热芯和包覆在发热芯外面的多个绝缘环和发热金属管,所述发热芯与发热金属管间留有缝隙,其间填充有氧化镁粉层,所述的发热芯包括:定位棒、安装在定位棒表面的内层电极片、陶瓷发热片和外层电极片。
在一实施例中,定位棒为六边形铝棒,其六个面上分别设有定位槽并依次安装有内层电极片、陶瓷发热片和外层电极片,所述外层电极片采用弧形铝金属电极片且面向陶瓷发热片一侧设有定位槽。
发热金属管一端封闭,发热芯插入其内,发热金属管与发热芯之间设有防止氧化镁粉流动的固化胶,发热金属管另一端焊封。
所述绝缘环为铁氟龙圆环。内外层电极片上设有与导线连接的接线孔。所述绝缘环间隔6-10cm设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发热芯的组装结构在使用安装时十分方便,而且均匀分布的陶瓷发热片散热性能良好;本实用新型的发热芯与金属管之间填充了具有高绝缘性和高导热性的氧化镁粉,使得本实用新型使用过程安全且可进一步提高本实用新型的散热性,而且为了使填充氧化镁粉时,发热芯的位置始终能够处于金属管的中心位置,达到均匀向外散热的目的,本实用新型在发热芯与金属管之间套装了铁氟龙圆环。基于以上所述的改进,本实用新型达到了散热性能良好、安全绝缘的使用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发热区的剖面图;
图2是图1铁氟龙圆环的左视图;
图3是图1外层电极片的左视图;
图4是图1内层电极片的左视图;
图5是图1定位棒的左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原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外观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浸入式PTC加热器包括发热芯、包覆在发热芯外面的多个绝缘环5和发热金属管4。发热芯由定位棒9、安装在定位棒表面的内层电极片8、陶瓷发热片7和外层电极片6组成。本实施例中绝缘环5采用铁氟龙圆环,绝缘环5套装在发热芯上,对发热芯起固定和绝缘作用。发热芯上的多个绝缘环5之间间隔设置,发热芯与发热金属管4中间留有缝隙,其间填充有氧化镁粉层,发热金属管内设有防止氧化镁粉流动的固化胶。
如图3所示,外层电极片6的外表面为圆弧面,内表面为设有定位槽的平面。在外层弧状电极片6的一端设有电线接孔61。
如图4所示,内层电极片8的内、外表面均为平面,在内层电极片8的一端设有电线接孔8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金诺达铁氟龙电热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金诺达铁氟龙电热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88557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智能吸顶灯
- 下一篇:纳米红外高效节能加热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