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免清理的松褐天牛引诱木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885475.3 | 申请日: | 2015-11-0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80141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27 |
| 发明(设计)人: | 喻爱林;金明霞;涂业苟;熊彩云;王文辉;阙生全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省林业科学院 |
| 主分类号: | A01M1/02 | 分类号: | A01M1/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陈娟 |
| 地址: | 330013 江西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清理 天牛 引诱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免清理的松褐天牛引诱木。
背景技术
松褐天牛(MonochamusalternatusHope)是我国南方松林的重要蛀干害虫,是松材线虫病的传播媒介。松褐天牛成虫在补充营养和产卵时,体内的线虫通过伤口侵入健康树而导致松树发生松材线虫病,对松林造成毁灭性危害。如能有效控制松褐天牛,便能达到有效遏制松材线虫病扩散蔓延的目的,研究表明,一旦松褐天牛密度下降到一个阈值以下,松材线虫的侵染就不会引起松树的死亡,并且随着天牛种群密度的降低,该病的扩散速度就会明显下降。
目前,防治松褐天牛的主要措施有施用化学杀虫剂、生物防治、疫木清理防治和诱捕等。由于化学防治严重污染环境、生物防治受环境影响较大,防治效果不太理想、疫木清理难度大等原因,上述几种防治方法在生产实践中都受到一定限制。
诱捕法是根据松褐天牛对寄主植物气味的趋性而达到诱杀的目的,此法不仅是虫情和病情预测预报的有效手段,而且大量诱杀能有效降低虫口密度,从而能有效遏制松材线虫病的危害。浙江农林大学邓建宇等发明以植物源引诱剂以及聚集信息素2-十一烷氧基-1-乙醇为主要成分的引诱剂(专利申请号CN201310488407);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黄勇平等发明以松树挥发物溶剂以及增效剂为主的引诱剂(专利申请号200510028194);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赵锦年等选用单萜烯、乙醛、丙酮和有机溶剂配制成M99-1引诱剂(专利号ZL03115289)等。但是,这种形式诱捕方法的引诱剂在补充营养期引诱效果、持续引诱时间、使用成本等方面不适用生产实践,为改进诱捕方法,湖南省林业科学院颜学武等发明了一种松墨天牛引诱木(专利申请号CN201220718468),引诱木本体离地面30cm~50cm处的三个侧面上分别斜向开有2~3个槽口,槽口深入木质部约1cm,且其槽口方向与引诱木本体呈30°左右的夹角,另外,在引诱木本体离地面高1.5m~1.8m处开有一条长1~2cm、宽0.2~0.4cm、深1~2cm的凹槽,且在此凹槽位置附近通过通过电钻钻有一深为5cm的孔,结合释放天敌,人为增加天敌搜寻与寄生害虫的通道,强制天敌寄生韧皮部和木质部的天牛,能大大提高和确保防治效果,防治效果可达到90%以上。
但是,该引诱木一是设置过程繁琐,操作难度大,二是引诱效果不好。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免清理的松褐天牛引诱木,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免清理的松褐天牛引诱木,包括引诱木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引诱木本体包括完整的木质部和韧皮部,在引诱木本体离地面50cm和60cm处相对方向的侧面上分别钻有钻孔,所述钻孔在引诱木本体内的方向为斜向下方向,深度为5-10cm,所述钻孔内分别设有40-60ml的杀虫药剂,在引诱木本体离地面20-60cm的圆周方向上设有若干螺旋状的刀口,所述刀口深入木质部1-3cm,所述刀口处设置两层无纺布,所述若干刀口内均设有松褐天牛引诱剂。
所述钻孔在引诱木本体内的方向为斜向下方向,深度为6-8cm,所述钻孔内分别设有45-55ml的杀虫药剂,在引诱木本体离地面20-60cm的圆周方向上设有四个螺旋状的刀口。
所述钻孔在引诱木本体内的方向为斜向下方向,深度为7cm,所述钻孔内分别设有50ml的杀虫药剂,在引诱木本体离地面40cm的圆周方向上设有四个螺旋状的刀口。
在50cm、60cm处,相对方向分别钻斜向下钻孔,钻头为9#,深度5-10cm;从树干距地面20cm处开始至60cm处,用砍刀螺旋状砍3-5刀,即a、b、c、d,深入木质部2cm以内。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取得的技术效果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引诱木设置更简单、方便;对松褐天牛产卵引诱能力更强;可直接杀灭松褐天牛幼虫,是防控松材线虫病的一种先进装置,不用清理引诱木就可达到控制松褐天牛密度在许可范围内的目的,设置简单,使用方便,易于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其中1.引诱木本体2.钻孔3.刀口。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省林业科学院,未经江西省林业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88547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捕蚊风扇结构
- 下一篇:具有防护装置的纺车式渔线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