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顶燃热风炉的矩形布置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20884540.0 | 申请日: | 2015-11-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88330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27 |
发明(设计)人: | 梅丛华;张福明;毛庆武;银光宇;张建;李欣;胡祖瑞;许云;杨森;孟玉杰;范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首钢国际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B9/00 | 分类号: | C21B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谊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7 | 代理人: | 刘月娥 |
地址: | 10004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热风炉 矩形 布置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高炉炼铁工艺中顶燃热风炉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 一种顶燃热风炉的矩形布置结构
背景技术
从全世界范围来看,顶燃热风炉有两种布置形式,一种是传统的一 列式布置,一种是矩形布置;北京首钢设计院在70年代率先在顶燃热风 炉上采用了矩形布置,在当时的条件下解决了热风管道的相关设计难点, 该技术成功应用在300~2500m3级高炉的顶燃热风炉系统上。在专利要求 中,针对特大型顶燃热风炉,提出了一种非对称矩形布置,将热风竖管 设置在四座顶燃热风炉所形成的矩形区域之外,以求优化布置顶燃顶燃 热风炉工艺布置,目前该技术已经应用在5500m3高炉顶燃热风炉系统上。 但是这种布置由于存在如下一些不足,故还应该在此基础上进行优化。
1.这种非对称矩形布置,虽然简化了热风竖管本身的设计,以及大 大减少了热风竖管的几何尺寸,但是热风竖管到顶燃热风炉之间的热风 总管和支管的设计遇到了一些难题,没有完全发挥热风竖管的作用。这 是因为顶燃顶燃热风炉的热风出口位于顶燃热风炉的高处,而热风管道 支撑在独立的顶燃热风炉框架上,这样就需要解决高度方向上的热位移。 这样造成的结果就是,节省投资的幅度就不会那么大(因为设计难度大, 就需要采取相应措施解决相应的问题);由于热风管系复杂,相应地薄 弱环节可能就多一些,就有可能形成限制风温进一步提高的限制性环节。
2、带中心竖管矩形对称布置的顶燃热风炉,虽然充分利用了热风竖 管的特性,简化了热风管道的设计难度,最大限度地缩短了各种管道的 长度,但是在特大型高炉顶燃热风炉系统上,如果采用这种形式,会有 一些难度。由于特大型高炉热风管道的直径较大,导致热风竖管的直径 也较大,采用顶燃顶燃热风炉后,如何在此形式下进行各种介质工艺管 道的合理布置,遇到了一些困难,整理效果不是特别令人满意。而采用 2座顶燃热风炉共用一个热风竖管的办法,就比较容易协调布置各种工 艺管道。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顶燃热风炉的矩形布置结构,克服了 上述缺点,工艺合理,简单紧凑,能够满足特大型高炉顶燃热风炉系统 布置的需要。
本实用新型包括顶燃热风炉1、热风支管2、热风支管补偿器3、热 风竖管4、去往高炉的热风总管5、热风炉框架6、热风支管拉杆7、热 风总管拉杆8、两个热风竖管之间连接的热风总管9。
四座顶燃热风炉1以热风总管5为对称轴对称矩形布置,每两座顶燃 热风炉1共用一个热风竖管4,四座顶燃热风炉1共设置两个热风竖管4。 设置四座顶燃热风炉共用的热风炉框架6。两个热风竖管4之间通过热 风总管9相连。
两个热风竖管4之间连通的热风总管9根据设计条件的不同而采取 两种形式。一种是两个热风竖管4之间连通的热风总管9与去往高炉的 热风总管5位于同一个标高;另外一种形式是两个热风竖管之间连接的 热风总管9与去往高炉的热风总管5的标高错开一个高度。
每两座顶燃热风炉1共用一个热风竖管4,四座顶燃热风炉1共设置 两个热风竖管4。这样由于热风竖管4上开口数量较少(两个热风支管 的开口),热风竖管4的几何尺寸就不会很大。由于每两座顶燃热风炉 1共用一个热风竖管4,热风支管2就直接和热风竖管4发生关系,这样 四座顶燃热风炉1的高度方向上的热位移就全部归结到两个热风竖管4 上。而热风竖管4本身的特点就是其和顶燃热风炉1在高度方向上的位 移差小,这样热风支管2的补偿器3的横向位移量就很小,其结构长度 可以缩短,砌筑结构就可以简化,其工作可靠性也相应得到提高。热风 支管的支撑将不通过顶燃热风炉框架6,而直接通过顶燃热风炉壳体及 热风竖管的壳体进行。每两座顶燃热风炉和热风竖管之间采用特殊设计 的顶燃热风炉热风支管拉杆7连接,形成稳定的受力体系。设置四座顶 燃热风炉1共用的热风炉框架6,解决了各种工艺管道和阀门的支撑问 题,并且利用此共用的热风炉框架6,设置一台共用的普通桥吊,解决 了顶燃热风炉区域所有设备的安装和检修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首钢国际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北京首钢国际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88454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炼铁炉
- 下一篇:一种具有散热结构的皮革切割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