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玉石电陶炉有效
申请号: | 201520883621.9 | 申请日: | 2015-11-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19167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30 |
发明(设计)人: | 陈剑镜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剑镜 |
主分类号: | F24C7/08 | 分类号: | F24C7/08;F24C15/00 |
代理公司: | 广州番禺容大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26 | 代理人: | 刘新年 |
地址: | 510380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玉石 电陶炉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玉石电陶炉。
背景技术
电陶炉作为新一代厨房电器具有诸多优点,其凭借低辐射、加热温度高、小火连续加热、功能多样化等优点备受消费者的亲睐。电陶炉的加热功能主要依靠其中的发热盘来实现,电陶炉工作时发热盘持续升温,发热盘的底部由于热传导会产生部分热量,同样地电陶炉中的线路板由于持续工作也会发出热量,两种情况的叠加极易造成线路熔化,严重影响了线路板甚至整个电陶炉的使用寿命,因此电陶炉中往往设置有风扇以达到散热的目的。电陶炉作为家用的发热电器设备,其散热性能一直是厂商以及使用者关注的一个技术重点。
一般的电陶炉采用单纯的透气孔散热,在工作过程中通过空气的自然对流进行散热。一般这种电陶炉的散热结构是在壳体的两侧或底部设置透气孔,使外部的空气能流入电陶炉内部将热量带走。然而其散热气流无法自主流动,空气进入电陶炉内部以后容易滞留,在升温后留于电陶炉内部,因而散热效果较差。尤其对于大功率电陶炉而言,其散热性能无法满足要求,容易导致电陶炉内部过热,甚至烧坏,严重影响使用者的人身安全。同时,透气孔不具备防水功能。一旦使用过程中有水从透气孔进入到电陶炉内部,容易导致触电危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玉石电陶炉,合理设计散热气路,有效发挥散热性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玉石电陶炉,包括上下开口的外壳、底盖、电路板、炉盘和顶盖,所述外壳为玉石材质,所述顶盖设于外壳上开口处,底盖设于外壳下开口处,顶盖与外壳间设有防水圈、散热圈,所述炉盘设于外壳内,电路板设于炉盘下方,所述电路板下方设有风扇。
作为优选的,所述底盖上设有若干规则或不规则的通孔,底盖下方设有底盖固定脚,底盖固定脚上设有硅胶垫。
作为优选的,所述外壳内部设有炉盘固定脚,所述炉盘通过炉盘固定脚安装于外壳内部。
作为优选的,所述电路板设于一电路板固定盒内,电路板固定盒底部设有风扇,上方开口处设有电路板固定盖。
作为优选的,所述外壳上设有按键,外壳内部设有按键固定架,所述按键通过一定位器固定于按键固定架上。
作为优选的,所述顶盖周边设有装饰圈,顶部为玻璃表面,所述顶盖通过顶盖固定柱和顶盖固定螺丝连接外壳,所述顶盖固定住外套设有弹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电陶炉,散热性能更为优良,既可以通过风扇从底部抽送风散热,同时采用玉石材质的外壳和散热圈,利用玉石导热快的效果,使一部分热量可以通过外壳自行散发出去,两种散热方式相辅相成,也避免了玉石外壳温度过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爆炸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按键及炉盘的安装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路板固定盒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外壳—1顶盖—2炉盘—3电路板—4
风扇—5底盖—6玻璃面板—7装饰圈—8
防水圈—9散热圈—10弹簧—11顶盖固定柱—12
顶盖固定螺丝—12底盖固定脚—14炉盘固定脚—15按键—16
按键固定架—17定位器—18电路板固定盒—19电路板固定盖—2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玉石电陶炉作进一步说明。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玉石电陶炉的最佳实例,并不因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图1示出了一种玉石电陶炉,包括外壳,所述外壳1上下开口,上部开口处设有顶盖2,所述顶盖2通过顶盖固定柱12和顶盖固定螺丝13与外壳1固定连接,顶盖固定柱12外套设有弹簧11,所述弹簧11在不受力状态下的长度大于顶盖固定柱12的长度,顶盖2的边沿设有装饰圈8,使外观更加美观,顶盖2上部为玻璃面板7,为了防止玻璃面板7过热和水渗漏,顶盖2与外壳1连接处还设有防水圈9和散热圈10,保证了密封性和稳定性。
外壳1的下部开口处设有底盖6,底盖6下部设有底盖固定脚14,底盖固定脚14上设有硅胶垫,增加电陶炉与桌面的摩擦力,同时又防止了底盖固定脚14过于坚硬而损坏桌面,所述底盖6上设有若干规则或不规则的通孔,便于空气的流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剑镜,未经陈剑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88362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