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智能型汽车遮阳板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883234.5 | 申请日: | 2015-11-0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49685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13 |
| 发明(设计)人: | 吴芷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交通学院 |
| 主分类号: | B60R7/05 | 分类号: | B60R7/05;B60R7/08;B60J3/02 |
| 代理公司: | 济南千慧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企业) 37232 | 代理人: | 种道北 |
| 地址: | 250357 山东省济***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型 汽车 遮阳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智能型汽车遮阳板。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私家车已经走进千家万户,车主也在不断 地追求汽车的舒适度和智能化。目前,汽车上配有的遮阳板起到遮挡驾驶员眼 睛上部的光线的作用,现在一般都是靠人们用手进行翻转,并没有自动调整的 功能,人们在开车的过程中翻转遮阳板,容易分散注意力,有可能对驾驶造成 影响。另外,现有的遮阳板与车载眼镜盒都是分开设置,在光线较强时,人们 要么翻转遮阳板,要么打开眼镜盒拿取墨镜,两者一般取其一,但是两者操作 都会分散注意力,给人们造成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智能型汽车遮阳板,它 结构设计合理,将遮阳板与眼镜盒集成于一体,能够根据光线的强度分别自动 打开眼镜盒或翻转遮阳板,无需人们用手操作,避免开车分散注意力,保证了 安全驾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智能型汽车遮阳板,包括通过转轴活动安装在驾驶员前上方前车体内 侧的两铰接座之间的遮阳板,所述转轴穿出其中一铰接座与安装在前车体内侧 的第一电机的输出轴相连,在遮阳板底部设有一光敏传感器,在遮阳板远离前 车体的一侧表面设有一眼镜盒,眼镜盒的盒盖与安装在遮阳板外侧表面的第二 电机的输出轴相连,在眼镜盒开口处的两侧壁上安装有对射式红外传感器,第 一电机、光敏传感器、第二电机和对射式红外传感器分别通过导线与控制装置 相连。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方案,结构设计合理,将遮阳板与眼镜盒集成于一体, 能够根据光线的强度分别自动打开眼镜盒或翻转遮阳板,无需人们用手操作, 避免开车分散注意力,保证了安全驾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转轴,2、前车体,3、铰接座,4、遮阳板,5、第一电机,6、 光敏传感器,7、眼镜盒,8、盒盖,9、第二电机,10、对射式红外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其附图, 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如图1所示,一种智能型汽车遮阳板,包括通过转轴1活动安装在驾驶员 前上方前车体2内侧的两铰接座3之间的遮阳板4,所述转轴1穿出其中一铰接 座3与安装在前车体2内侧的第一电机5的输出轴相连,在遮阳板4底部设有 一光敏传感器6,在遮阳板4远离前车体2的一侧表面设有一眼镜盒7,眼镜盒 7的盒盖8与安装在遮阳板4外侧表面的第二电机9的输出轴相连,在眼镜盒7 开口处的两侧壁上安装有对射式红外传感器10,第一电机5、光敏传感器6、第 二电机9和对射式红外传感器10分别通过导线与控制装置相连。
使用时,当光敏传感器6检测到光线较强时,光敏传感器6会发送信号给 控制装置,控制装置首先控制第二电机9工作,带动盒盖8打开,此时,眼镜 盒7内的墨镜便会呈现在驾驶员面前,若驾驶员伸手从眼镜盒7内取出墨镜, 对射式红外传感器10便会检测到人手的信号,并发送信号给控制装置,控制装 置便会判断驾驶员已经使用墨镜,无需控制第一电机5带动遮阳板4翻转;若 盒盖8打开后一定时间,对射式红外传感器10没有检测到人手信号,同样对射 式红外传感器10也会发送信号给控制装置,控制装置便会判断驾驶员无需使用 墨镜,并控制第二电机9工作带动盒盖8关闭,同时控制第一电机5工作,带 动遮阳板4连同眼镜盒7一块向下翻转,对驾驶员进行遮挡阳光。当光敏传感 器6检测到光线较弱时,光敏传感器6会发送信号给控制装置,控制装置再控 制第一电机5工作,带动遮阳板4连同眼镜盒7复位,完成一次循环。上述过 程无需人们用手操作,避免开车分散注意力,保证了安全驾驶。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不能作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对于本技术领 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所做出的任何替代改进或变换均落 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本实用新型未详述之处,均为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技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交通学院,未经山东交通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88323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车顶连接件
- 下一篇:一种多功能车载收纳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