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瑜伽轮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882310.0 | 申请日: | 2015-11-0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27312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06 |
| 发明(设计)人: | 胡廷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哈威泡棉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63B26/00 | 分类号: | A63B26/00;A61H15/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商专永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00 | 代理人: | 高之波;倪金磊 |
| 地址: | 215127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瑜伽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瑜伽器材,尤其涉及一种瑜伽轮。
背景技术
瑜伽是锻炼身体的运动,通常会用到瑜伽球等器材,而瑜伽球的灵活 性较大,对于新手来说难以操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瑜伽轮,解决上述现有技术问题中 的一个或者多个。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瑜伽轮,包括轮体,轮体环向 设有垫体。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轮体上设置垫体,形成一种新的瑜伽锻炼器材,其 灵活性稳定,易操控,可以适用于新手锻炼。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轮体呈空心结构,轮体内设有支撑部,支撑部包 括中心球体和多个支撑条,中心球体设于轮体的截面圆心处;每个支撑条 一端分别连接于轮体内壁,另一端分别连接于中心球体,支撑条沿轮体径 向均匀分布。由此可以减轻轮体的重量,增强轮体的承受力。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垫体以热塑性弹性体材料制成。由此,使使用者 感觉舒适。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垫体表面设有防滑花纹。由此,可以防止瑜伽轮 打滑。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垫体表面设有按摩凸点。由此,使用者在锻炼的 同时进行按摩。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透气孔,透气孔穿过垫体和轮体。由此, 可以增加透气性,防止人体与瑜伽轮贴合处出汗,造成不适。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轮体以聚碳酸酯或ABS塑料注塑成型。由此,提 高轮体的承载重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瑜伽轮的第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瑜伽轮的第二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瑜伽轮的第三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瑜伽轮,包括轮体1,轮体1环向设有垫体2。其中 垫体2可以以热塑性弹性体材料制成,轮体1可以以聚碳酸酯或ABS塑料 注塑成型。垫体2可以通过套设或胶粘与轮体1连接,轮体1两侧边缘可 以一体成型有挡板(图未示),挡板可以防止垫体2滑脱,挡板的高度小 于等于垫体2的厚度。
此外,如图2所示,轮体1为空心结构,轮体1内还可以设有支撑部 3,支撑部3的材质和轮体1的材质相同,支撑部3包括中心球体31和多 个支撑条32,中心球体31设于轮体1的截面圆心处;每个支撑条32一端 分别通过一体成型连接于轮体1内壁,另一端分别通过一体成型连接于中 心球体31,支撑条32沿轮体1径向均匀分布。支撑部3能有效的提高瑜 伽轮的承载力。
此外如图3所示,垫体2表面还可以一体成型有防滑花纹4,用于增 加瑜伽轮的摩擦力,防止打滑。垫体2表面一体成型有按摩凸点5,按摩 凸点5均匀分布在垫体2的表面,使用者在锻炼的同时还能进行按摩。此 外,还包括透气孔6,透气孔6穿过垫体2和轮体1,透气孔6可以增加 透气性,防止人体与瑜伽轮贴合处出汗,造成不适。
本实用新型的瑜伽轮能适用于各种人群,如含胸驼背者:如青少年处 在发育期的学生,白领上班一族,长时间久坐工作学习很容易不良坐姿导 致含胸驼背,严重会影响呼吸系统运转以及肩颈一系列问题:胸闷气短, 头晕失眠。如瑜伽入门者:除了帮助安全练习后弯还可以多功能的在不同 体式中起到辅助作用保护各个关节。如中高级练习者:除了后弯,它还是 各种倒立,支撑,平衡的加深体式的辅具。
综上,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轮体上设置垫体,形成一种新的瑜伽锻炼器 材,其灵活性稳定,易操控,可以适用于新手锻炼。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普 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 干相似的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哈威泡棉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哈威泡棉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88231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流媒体发布平台及方法
- 下一篇:实现多方通信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