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防护材料结构及其防护衣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878269.X | 申请日: | 2015-11-0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19942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30 | 
| 发明(设计)人: | 张贯京;陈兴明;高伟明;李慧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前海安测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41H1/02 | 分类号: | F41H1/02;B32B5/26;B32B27/12;B32B33/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518057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防护 材料 结构 及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护装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护材料结构及其防护衣。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现有的防护衣,可依据使用材料的不同分为硬质、半柔质和软质三种。其中,硬质防护衣是采用金属材料作为防护层,主要是将盔甲整体性的结构进行改进,如将金属分割成为荷叶边形或其他形状的多边形等;半柔防护衣主要采用柔性高强纤维材料与金属编织结构复合。金属编织结构为金属圈、金属片;高强纤维材料有凯夫拉(Kevlar)、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UHMWPE)、碳纤维、玻璃纤维等。半柔防护材料可使防护衣重量减轻,手感变软等,提高人员穿着时的舒适和灵活性能。虽然硬质和半柔防护材料防穿透性能优异,但其重量和刚性对于人体活动仍有较大的影响,无法保证人在运动过程中的灵活性。
基于此,有必要设计一种软质防护材料结构及其防护衣,使其能够提高防护材料的柔韧性;采用该材料制作的防护衣,在确保具备防护功能的同时,能够保证人在运动过程中的灵活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软质防护材料结构及其防护衣,所述软质防护材料结构能够提高防护材料的柔韧性;采用该材料制作的防护衣,在确保具备防护功能的同时,能够保证人在运动过程中的灵活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护材料结构,所述防护材料结构从内到外依次包括内衬、内胆和外层,所述内胆采用整体可拆卸方式设置于所述外层和所述内衬的中间,所述内衬的材料采用透气性强的雪纺;所述内胆从内到外依次包括第一防护层、缓冲层和第二防护层;所述外层的材料采用涤纶,用于防水隔热。
优选地,所述第一防护层和所述第二防护层的材料采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芳纶、陶瓷纤维、碳纤维、聚酯纤维、蜘蛛丝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
优选地,所述缓冲层的材料采用聚氨酯、聚氨酸、聚醚、橡胶棉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采用上述的防护材料结构制作的防护衣。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护材料结构的内胆采用三层结构,第一防护层和第二防护层能够快速锁住外界尖锐武器及降低冲击速度,抵御低速尖锐武器的切割及顶穿,且采用柔性材料,轻便、柔软,缓冲层能够迅速消散外界的冲击能量,降低钝伤对人体的伤害;内胆采用可拆卸方式设置于所述外层和内衬的中间,从而方便拆洗和置换。采用该材料结构制作的防护衣,在确保具备防护功能的同时,轻便、柔软,穿着舒适,能够保证人在运动过程中的灵活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防护材料结构的较佳实施例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上述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参照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防护材料结构的较佳实施例示意图。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防护材料结构从内到外依次包括内衬10、内胆20和外层30,所述内胆20采用整体可拆卸方式设置于所述外层30和所述内衬10的中间。所述整体可拆卸方式是指所述内胆20能够从所述内衬10与所述外层30之间拆卸下来,从而方便拆洗和置换。所述内胆20从内到外依次包括第一防护层201、缓冲层202和第二防护层203。
所述第一防护层201和所述第二防护层203的材料优选采用柔韧性较强的软性材料,例如: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芳纶、陶瓷纤维、碳纤维、聚酯纤维、蜘蛛丝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第一防护层201和第二防护层203能够快速锁住外界尖锐武器及降低冲击速度,抵御低速尖锐武器的切割及顶穿,且采用柔性材料,轻便、柔软,适合穿着。所述第一防护层201和所述第二防护层203的编织方式可以采用传统的机织物、针织物、针织经编多轴向、双轴向织物以及纬编轴向织物中的一种或多种形式的组合。
所述缓冲层202的材料优选采用具有弹性缓冲功能的材料,例如聚氨酯、聚氨酸、聚醚、橡胶棉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其能够迅速消散外界的冲击能量,降低钝伤对人体的伤害。
所述外层30的材料优选采用防水隔热的材料,例如涤纶、丙纶、芳纶、腈纶、锦纶、维纶、氨纶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其穿着舒适,且能够达到防水隔热的效果。
所述内衬10的材料优选采用透气性强的雪纺,当该防护材料与人体接触时,能够起到透气的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前海安测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前海安测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87826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