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隆胸假体植入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20877640.0 | 申请日: | 2015-11-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264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06 |
发明(设计)人: | 谢小禹;张庆国;侯明波;王霄然;田亚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谢小禹 |
主分类号: | A61F2/12 | 分类号: | A61F2/12;A61B17/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顺天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17 | 代理人: | 陆军 |
地址: | 250013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隆胸 植入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整形美容器械,具体涉及一种隆胸手术中进行假体 填充的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物质文化的飞速发展,随着人们对自身形象的注重,越来越多人开 始进行整形美容手术以提升自己的颜值,隆胸手术作为一种比较常见的整形 手术,在手术过程中如何尽可能地提高效率、保证效果、减少不必要的伤痛 也是值得探讨和提高的一个问题。
目前,在进行假体隆胸手术时,先在腋下进行切口,剥离皮肤与组织之 间的粘连形成假体放入胸部的通道,在胸大肌后或乳腺后形成假体放置的腔 隙,然后将假体从切口处送入,缓慢地送至预定腔隙,这种方式具有以下缺 点:由于植入位置肌肉收缩,而假体本身较软的原因,以及组织之间的粘附 作用,导致假体送入的过程十分费力、费时,需要较大的切口,并且对整形 者的组织的创伤也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出一种结构简单,能够有效 减小假体送入阻力的隆胸假体植入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隆胸假体植入 器,包括由柔性材料制成的导入套及与所述导入套同向设置的排气管;其中: 所述排气管两端开口,且在受挤压时保持两端开口导通;所述导入套在撑开 状态为两端开口的圆筒状,且该导入套的内侧表面光滑;在正常状态,所述 导入套的内侧表面贴合在一起;该导入套置入假体送入通道内将假体与人体 组织隔离,使得假体能够顺利送入预定腔隙。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导入套的外端开口在撑开状态的直径大于主体部 分在撑开状态的直径。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排气管的直径为0.1mm-0.3mm。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排气管与导入套为一体成型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排气管的两端为喇叭口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排气管的端部设有透气膜。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透气膜呈外凸的弧形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排气管为硅胶管。
本实用新型通过导入套在假体在置入过程中避免假体与人体组织直接接 触,减少了假体送入过程中组织与假体之间的摩擦力,进而减少了假体送入 的阻力,减少假体送入过程中对人体组织的损伤,并且可以减小切口的尺寸, 有利于整形者的术后恢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植入器的轴向截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植入器的横向截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植入器的排气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仅仅是 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 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实施例获得其他的实施例。
参照图1、图2,一种隆胸假体植入器,用于在隆胸手术中假体植入,该 植入器包括由柔性材料制成的导入套1制作导入套1的柔性材料可以使由 LDPE、HDPE等对人体无害的柔性材料制成的塑料膜。该导入套1在平时为 折叠状态,体积小,很容易置入假体送入通道内;该导入套1的撑开状态为 两端开口的圆筒状,且该导入套1的内侧表面光滑。该导入套1置入假体送 入通道内将假体与人体组织隔离,在假体与人体组织之间构成一个隔离屏障, 使得假体在送入过程中不与人体组织相接触,大大减小了阻力,使得假体能 够顺利送入预定腔隙。优选的,导入套1的外端开口在撑开状态的直径大于 主体部分在撑开状态的直径,形成一个喇叭口结构,便于假体送入。
参照图3,在假体送入的过程中,会有部分空气被挤入腔隙内导致假体推 入困难。为防止空气在通道腔隙内滞留,以及与导入套1同向设置的排气管4; 其中,该排气管4的两端开口,且在受到挤压时保持两端开口导通状态。优 选的,排气管4的两端为喇叭口结构,在假体送入的同时将空气排出,保证 假体能够顺利地被送入腔隙中。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排气管4的端部设有透气膜,且该透气膜呈外凸的 弧形结构,有效避免了排气管4被异物堵塞。优选的,由于假体在推入过程 中会挤压排气管4,为此,排气管4采用硅胶等具有一定硬度的材料制成,避 免排气管4被挤压变瘪导致排气不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谢小禹,未经谢小禹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87764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椎间融合器
- 下一篇:分列式实验动物折叠固定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