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固定翼双垂尾无人机有效
申请号: | 201520876853.1 | 申请日: | 2015-11-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68899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20 |
发明(设计)人: | 孙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淳一航空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4C39/02 | 分类号: | B64C39/02;B64C5/06;B64C1/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0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固定 翼双垂尾 无人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无人机,更具体的说,它涉及一种固定翼双垂尾无人机。
背景技术
无人机是通过无线电遥控设备或机载计算机程控系统进行操控的不载人飞行器。无人机不但能完成有人驾驶飞机执行的任务,更适用于有人飞机不宜执行的任务。
当前几乎全部的摄影测量单位都处于有“测量”而无“摄影”的状态,小区域高精度地形图测绘,一直依赖于全野外的人工作业方式。作为传统航空航天遥感手段的补充,无人机测绘技术成为了遥感领域新的研究热点。目前的无人飞机存在以下缺陷:1.现有的无人机的前起落架一般是直杆式的,所以在无人机落地的时候,其不具备缓冲作用,进而容易造成无人机受损;2.现有的无人机一般要么是单翼要么是采用双翼,但是双翼的设置方式一般是呈倒V形的,这样就会造成尾翼的垂直断面小,进而导致无人机的抗侧风能力弱;3.现有的无人机的主翼一般是呈平面设置的,并且是呈平直设置的,所以在起飞与降落的时候受到的气流波动会比较大,进而使得无人机的起飞与降落不稳定;4.现有的无人机的主机身之间的连接是通过锁紧机构固定的,其具有结构复杂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飞行更加平稳的固定翼双垂尾无人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固定翼双垂尾无人机,包括主机身、尾翼和设置在主机身两侧的主翼,所述主机身的下方设有前起落架,所述尾翼为双垂尾尾翼,所述主机身与所述双垂尾尾翼之间通过尾撑梁连接,所述主翼的外侧端部由前向后翘起,并且呈水滴状后掠。
较佳的,所述主机身上设有撑梁套,所述尾撑梁与所述撑梁套螺纹连接。
较佳的,所述尾撑梁的端部旋转连接有旋转套,所述旋转套与所述撑梁套螺纹连接。
较佳的,所述尾撑梁的数量为两根。
较佳的,所述主翼上设有导流孔。
较佳的,所述主机身上每一侧的主翼上分别设有至少两个导流孔,且两侧的主翼上的导流孔关于主机身对称设置。
较佳的,所述主机身由前向后呈先小后大再小的体型设置。
较佳的,所述前起落架呈向前凸出的弓形设置。
较佳的,所述尾撑梁连接于所述双垂尾尾翼垂直方向上的中部位置。
本实用新型具有下述优点:本实用新型固定翼双垂尾无人机的尾翼为双垂尾尾翼,双垂尾尾翼相比于现有的倒V形尾翼,其在垂直方向上的端面面积更大,所以其抗侧风能力更强,进而使得该无人机的飞行更加稳定;其次,主机身与双垂尾尾翼之间通过尾撑梁连接,这样能够减小主机身的体积,而尾撑梁的设置能够减小整个无人机的重量,进而使得该无人机的重量减轻,进而使得其飞行更加平稳;再者,主翼的外侧端部由前向后翘起,并且呈水滴状后掠,这样在无人机起飞降落的时候,无人机所受到的阻力减小,并且由于气流是由前向后上升的,所以气流不会产生波动,进而使得无人机的飞行更加平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固定翼双垂尾无人机的侧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固定翼双垂尾无人机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固定翼双垂尾无人机的轴测图。
图中:1、主机身;2、主翼;21、导流孔;22、撑梁套;3、尾撑梁;31、旋转套;4、双垂尾尾翼;5、前起落架。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所示,对本实用新型固定翼双垂尾无人机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种固定翼双垂尾无人机,包括主机身1、尾翼和设置在主机身1两侧的主翼2,主机身1的下方设有前起落架5,尾翼为双垂尾尾翼4,主机身1与双垂尾尾翼4之间通过尾撑梁3连接,主翼2的外侧端部由前向后翘起,并且呈水滴状后掠。其中,双垂尾尾翼4相比于现有的倒V形尾翼,其在垂直方向上的端面面积更大,所以其抗侧风能力更强,进而使得该无人机的飞行更加稳定;其次,主机身1与双垂尾尾翼4之间通过尾撑梁3连接,这样能够减小主机身1的体积,而尾撑梁3的设置能够减小整个无人机的重量,进而使得该无人机的重量减轻,进而使得其飞行更加平稳;再者,主翼2的外侧端部由前向后翘起,并且呈水滴状后掠,这样在无人机起飞降落的时候,无人机所受到的阻力减小,并且由于气流是由前向后上升的,所以气流不会产生波动,进而使得无人机的飞行更加平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淳一航空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淳一航空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87685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抗泥沙磨损的新技术
- 下一篇:旋翼组件及具有旋翼组件的无人飞行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