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功能智能安全管理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876473.8 | 申请日: | 2015-10-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89954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27 |
| 发明(设计)人: | 韩彤;成连华;胡阳升;任璐;李正志;李莉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西安科技大学 |
| 主分类号: | E21F17/18 | 分类号: | E21F17/18;G07C9/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650217 云南省昆明市***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多功能 智能 安全管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安全管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多功能智能安全管理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对矿山企业安全问题的日益重视和监管力度的不断加强,以及矿 井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建立一套有效可靠的人员、设备监控和调度系统已 成为许多矿山企业管理的迫切要求之一。目前我国大中型煤矿及乡镇小煤矿已 大量装备了安全生产监控系统,这些安全装备的推广应用大大改善了我国煤矿 安全生产状况。但目前煤矿井下还普遍存在入井人员管理困难,井上人员难以 及时掌握井下人员的动态分布及作业情况,一旦事故发生,对井下人员的抢救 缺乏可靠信息,抢险救灾、安全救护的效率低。
综上所述,需要设计一种新的多功能智能安全管理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多功能智能安全管理装置,结构简单, 能够有效地进行安全管理,提高了生产的安全性,保障工人的生命安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多功能智能安全管理装 置,包括井下分站、射频识别系统、RS485总线、数据传输接口、监控计算机、 HUB6、服务器和远程计算机控制端,RS485总线与多个井下分站的射频识别系 统连接,RS485总线与数据传输接口相连,数据传输接口通话RS232与监控计 算机相连,监控计算机还与HUB相连,HUB与服务器及远程计算机控制端相连。
作为优选,所述的射频识别系统包括电子标签、天线、读写器、通用控制 器和声光报警器,天线分别与电子标签、读写器相连,读写器与通用控制器、 声光报警器相连,通用控制器与RS485总线相连。
作为优选,所述的通用控制器的前端与执行部件相连,前端与后端相连, 后端与RS485总线相连。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结构简单,能够有效地进行安全管理,提 高了生产的安全性,保障工人的生命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射频识别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 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 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多功能智能安全管理装置,包括 井下分站1、射频识别系统2、RS485总线3、数据传输接口4、监控计算机5、 HUB6、服务器7和远程计算机控制端8,RS485总线3与多个井下分站1的射 频识别系统2连接,RS485总线3与数据传输接口4相连,数据传输接口4通 话RS232与监控计算机5相连,监控计算机5还与HUB6相连,HUB6与服务器 及远程计算机控制端8相连。
值得注意的是,所述的射频识别系统2包括电子标签21、天线22、读写 器23、通用控制器24和声光报警器25,天线22分别与电子标签21、读写器 23相连,读写器23与通用控制器24、声光报警器25相连,通用控制器24 与RS485总线3相连。
此外,所述的通用控制器24的前端与执行部件9相连,前端与后端相连, 后端与RS485总线3相连。
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XCRF-600、602型读写器(工作频段902~928MHz,最 大读写距离可达10m),由安装在安全帽内的人员随身携带XCTF-6000系列电子 标签(或安装在机车上的电子标签)、矿井专用处理传输分站(含发射天线、接 受天线、目标识别器)、数据传输接口、地面中心站软件组成.当携带标识卡的 人员和机车通过井下专用处理传输分站区域时,标识卡立即发射出具有代表身 份特征的射频信号,经目标识别器接收并通过专用处理传输分站发送到地面中 心站.地面中心站接收来自井下专用处理传输分站上的编码信号,实现对井下 人员和机车跟踪定位信息的采集、分析处理、实时显示历史数据、存储报表查 询打印等功能.使管理人员能及时准确的查询各种信息,方便作业人员和设备 的调度和管理,提高和优化煤矿的整体管理水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西安科技大学,未经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西安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87647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井下监控系统
- 下一篇:一种用于煤矿机掘工作面的自动化轻质空气幕发生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