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大口径软质管线液压收卷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874528.1 | 申请日: | 2015-11-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04410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04 |
发明(设计)人: | 杨建勇;张世富;张冬梅;赵明;张起欣;黄磊;皮嘉立;吴杰;谢昌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 |
主分类号: | B65H23/14 | 分类号: | B65H23/14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恒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102 | 代理人: | 刘小红 |
地址: | 401311 重庆市沙坪***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口径 管线 液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液压收卷装置领域,具体为一种大口径软质管线液压收卷装 置。
背景技术
大口径软质管线具有输送量大、铺设展开方便、撤收转移机动灵活等优点,广泛用 于城市内涝、重大火灾扑救等灾害救援时大流量应急供排水。
当软质管线较长时,需要用软质管线作业车完成软质管线存放、运输及机械化自 动展开撤收。
软质管线作业车由底盘、大口径软质管线液压收卷装置、软管箱、液压系统及控制 系统等组成,如图1所示。但是现有的收卷采用滚轮压紧方式,滚轮压紧收卷方式对软管造 成损坏,导致软管使用寿命不长,造成经济浪费,现有的收卷装置结构尺寸及重量大、不利 于安装使用。
大口径软质管线液压收卷装置的作用是将已铺设在地面上的软质管线自动撤收 到软管箱内,并且可靠地避让管线接头,并可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收卷速度。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了一种结构简单、提高软管使用寿命的大口径软质管 线液压收卷装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大口径软质管线液压收卷装置,其包括 机架及设置于机架前端的软管导引框,在所述软管导引框的中间位置设置有第一光电传感 器,机架内中部设置收卷带轮机构和第二光电传感器,后张紧轮机构设置于机架后端,当收 卷时,前后张紧轮机构使软质管线和收卷带轮紧紧贴合,液压马达驱动收卷带轮机构的带 轮转动,带轮转动通过摩擦力带动软质管线移动,第一光电传感器检测到软质管线的接头 时,控制前张紧轮机构打开;第二光电传感器检测到软质管线的接头时,控制前张紧轮机构 复位及后张紧轮机构打开。本装置结构简单、提高软管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的,所述前张紧轮机构包括张紧轮、支架、液压缸及固定铰链装置,其中张 紧轮为圆柱形,其左右两端对称设置有支架,所述支架通过活动铰链与液压缸相联。
进一步的,所述液压缸通过活动铰链控制支架及张紧轮绕固定铰链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前张紧轮机构还包括对液压缸进行控制的液压控制系统。
进一步的,所述收卷带轮机构包括前收卷带轮、中收卷带轮及后收卷带轮。
所述前收卷带轮包括橡胶轮、芯轴、第一轴承、第二轴承及带有减速机构的液压马 达,所述橡胶轮表面带有凹槽,所述橡胶轮一端与第一轴承相连接并固定在机架上,另一端 通过芯轴及第二轴承与液压马达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液压马达通过液压系统调节转速,通过调节液压马达的转速以对 软质管线的撤收速度进行控制。
进一步的,还包括设置于机架上的第二光电传感器,所述第二光电传感器探测到 软质管线的软管接头时控制前张紧轮机构复位以压紧软管,并控制后张紧轮机构打开以便 于软管接头通过。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及有益效果如下:
(1)设计的大口径软质管线液压收卷装置利用张紧轮张紧方式,提供收卷带轮带 动软管的摩擦力,解决了滚轮对压收卷方式对软管造成破坏的难题。
(2)设计的张紧轮机构结构简单、重量轻,减轻了张紧轮打开和复位时振动。
(3)设计大口径软质管线液压收卷装置整体尺寸小、重量轻,便于安装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软质管线作业车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大口径软质管线液压收卷装置的外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大口径软质管线液压收卷装置的内部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结构装置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收卷带轮机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张紧轮机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软质管线穿过收卷装置示意图;
图8是软质管线收卷示意图;
图9是软管接头通过收卷装置示意图。
1—软管导引框2—上盖3—光电传感器14—前张紧轮机构5—前收卷带 轮6—光电传感器27—机架8—中收卷带轮9—后收卷带轮10—后张紧轮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87452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