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炒锅有效
申请号: | 201520870714.8 | 申请日: | 2015-11-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26041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06 |
发明(设计)人: | 胡玉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胡玉丽 |
主分类号: | A47J45/06 | 分类号: | A47J45/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30031 广西壮***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炒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厨房餐具,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炒锅。
背景技术
目前针对炒锅的设计,主要是研究炒锅的安全性,也就是对炒锅材质的研究,很少有人会考虑作为厨师本身对炒锅的人性化设计。在这越来越强调人性化设计的时代里,针对厨师本身对炒锅的要求,也提上日程。在炒菜时,怎样放置锅铲是一个困扰厨师的问题,若把锅铲放在灶台上将弄脏锅铲和灶台,若把锅铲放在碟子上,将要多洗一个碟子。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解决上述不足,更具有人性化设计的新型炒锅。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新型炒锅,包括带耳式把手的锅本体,所述耳式把手的把槽中部设置有一组凹槽;本方案的耳式把手相比市面上的把手适当延长,有利于凹槽的设置;凹槽用于放置锅铲,使炒锅设计更人性化,更利于使用。
进一步的,所述凹槽为弧形凹槽、矩形凹槽、V形凹槽中的任一种,可根据炒锅外形设置不同形状的凹槽,使炒锅更美观大方。
进一步的,所述凹槽的水平长度为1.5~2cm,该长度是根据市场上大部分锅铲的宽度设定的。
进一步的,所述耳式把手为一对,分别设于炒锅两侧。
进一步的,所述凹槽为两组,分别设于两侧的耳式把手上,锅铲可放置与左侧的耳式把手凹槽内,也可放置于右侧的耳式把手凹槽内,根据使用者的习惯可随意选择放置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新型炒锅在把槽上增加了放置锅铲的凹槽设计,使用者在炒菜过程中不再随意放置锅铲而弄脏锅铲和灶台,设计美观大方,方便实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图。
图1中的标号为:1-锅本体,2-耳式把手,3-凹槽,4-锅铲,5-锅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修改或改动,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如图1和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新型炒锅的一种实施例,包括带一对耳式把手2的锅本体1,所述耳式把手2的把槽中部设置有一组凹槽3用于放置锅铲4。凹槽3的水平长度为1.5~2cm,可放置市场上大部分锅铲。所述凹槽3为两组,分别设于两侧的耳式把手2上,锅铲4可放置与左侧的耳式把手凹槽内,如图2所示,也可放置于右侧的耳式把手凹槽内,根据使用者的习惯可随意选择放置位置。
如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例,锅本体1一侧为耳式把手2,耳式把手2的把槽中部设置有一组凹槽3用于放置锅铲4,锅本体1的另一侧设置有锅柄5,既方便炒菜翻锅,也方便锅铲4的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胡玉丽,未经胡玉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87071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无线通信模块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基板及应用上述基板的封装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