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10kV架空线路二次收紧具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870089.7 | 申请日: | 2015-10-2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41536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06 |
| 发明(设计)人: | 李峥;林庆金;李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峥 |
| 主分类号: | H02G1/04 | 分类号: | H02G1/0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715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10 kv 架空 线路 二次 收紧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高压导线架设,直接涉及10kV架空线路二次收紧具,特别适用于在配网系统的高压导线架设施工所使用。
背景技术
在10千伏线路施工中,收紧导线常用的做法是:一是由杆上作业人员把紧线器一端的挂钩再挂在铁担上,然后再根据身体外探手臂伸直后的位置,调整紧线器牵引钢丝绳索的长度;再将紧线器一端的挂钩挂在夹持在收紧导线上的夹具内,使用机械力将导线收紧到一定程度后,用卡线器卡住导线,摇动手柄直至调整到合适的垂度。二是把紧线器挂钩挂在拉线下端拉线棒鼻子内,牵引钢丝绳索松到底;在耐张杆横担上挂入滑轮,导线放入滑轮内,然后再把滑轮挂在套子上;人力或机械力将导线收紧后,杆上工作人员再把耐张线夹或楔型线夹再紧固在导线上。三是使用楔型线夹安装时,可把紧线器一端的挂钩挂在拉紧绝缘子前端楔型线夹端部的拉环內,另一端的挂钩则挂在夹持与被张紧导线上的夹线器的拉鼻内,人力或机械力将导线收紧。在长期施工中人们还发现:传统的三种做法存在严重不足:一是当导线收紧工作完成后,由于使用的耐张线夹不是在拉紧状态下固连与己收紧的导线上,由于牵引绳索松掉后往往一次不能收紧到理想的垂度。二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现架空线路普遍成为全绝缘线路,张紧金具(楔型线夹)也随机产生,由于使用的楔型线夹同样不是在拉紧状态下固连与己收紧的导线上,同样是由于牵引绳索松掉后往往一次不能收紧到理想的垂度。三是使用楔型线夹安装时,紧线器一端的挂钩普遍存有不易完全挂入至拉紧绝缘子前端楔型线夹端部的拉环內,人力或机械力将导线收紧时,紧线器一端的挂钩易会与楔型线夹端部的拉环出现滑脱,易会出现不安全事故。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10kV架空线路二次收紧具,它能有效地解决:一是当导线收紧工作完成后,由于使用的耐张线夹不是在拉紧状态下固连与己收紧的导线上,由于牵引绳索松掉后往往一次不能收紧到理想的垂度。二是由于使用的楔型线夹同样不是在拉紧状态下固连与己收紧的导线上,同样是由于牵引绳索松掉后往往一次不能收紧到理想的垂度。三是使用楔型线夹安装时,紧线器一端的挂钩普遍存有不易完全挂入至拉紧绝缘子前端楔型线夹端部的拉环內,人力或机械力将导线收紧时,紧线器一端的挂钩易会与楔型线夹端部的拉环出现滑脱,易会出现不安全事故的重大技术难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10kV架空线路二次收紧具,具有棘轮箱和第一夹钳杆和第二夹钳杆,所述棘轮箱内中间位置上部设置弹簧筒,弹簧筒内设置弹簧,弹簧内设置棘轮挡销,棘轮箱内中间位置设置带有滚筒旳棘轮,棘轮箱一侧端设置第一挂耳,第一挂耳内设置第一销轴孔眼,第一挂耳下端设置第二挂耳,第二挂耳内设置第二销轴孔眼,第一销轴孔眼、第二销轴孔眼内设置销轴,销轴顶部设置销轴挡帽,销轴挡帽底根部设置圆型强力磁石,棘轮箱另一侧端设置U型拉环,U型拉环后部设置第一夹钳杆和第二夹钳杆,第一夹钳杆和第二夹钳杆前端内里部设置带有防滑筋的第一夹线块和第二夹线块。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在棘轮箱前端部设置第一挂耳和第二挂耳,其特点是:当棘轮箱与楔型线夹实施连接时,第一挂耳和第二挂耳即可实现可将自身可直接固连与楔型线夹前端部带有圆型拉孔的拉鼻上。
又由于采用了在棘轮箱后端设置第一夹钳杆和第二夹钳杆,第一夹钳杆和第二夹钳杆前端内里部设置带有防滑筋的第一夹线块和第二夹线块。其特点是:当第一夹钳杆和第二夹钳杆人工操作张开后,第一夹线块和第二夹线块即可实现可使自身可牢靠地夹持与待收紧的导线上。
使用本实用新型,当被张紧的导线使用传统张紧机具采用传统张紧法将导线张紧后,完全有能实现可使耐张绝缘子与楔型线夹可在水平状态下二次张紧不缓松。
附图说明
附图是本实用新型10kV架空线路二次收紧具的结构原理图,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峥,未经李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87008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