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循环油槽带倒角的轴套有效
申请号: | 201520869827.6 | 申请日: | 2015-11-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89813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16 |
发明(设计)人: | 赵占明;侯玉刚;白云岭;杨栋波;付晓鹏;卢建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石家庄理想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C33/04 | 分类号: | F16C33/04;F16N1/00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元汇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3115 | 代理人: | 刘闻铎 |
地址: | 052164 河北省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循环 油槽 倒角 轴套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轴套技术领域,涉及到一种循环油槽带倒角的轴套。
背景技术
轴套作为一种机械零部件,在工业场合应用广泛,而轴套与轴相接触后需要进行润滑,以保证轴套能够正常的运转,现有轴套的储油和润滑方式一般采用各种形式的循环油槽来储油以及布油,现有循环油槽存在以下缺点:
a、表面质量差,易产生锯齿、震纹儿等缺陷,严重影响循环油槽的布油效果,且存在啃轴的风险,降低了轴套的使用寿命;
b、循环油槽两侧与轴套本体内壁的连接处都是直角,布油不顺畅,影响布油效果的同时还存在啃轴的风险。
因此针对以上提出的现有循环油槽存在的问题,需要对轴套的循环油槽做进一步改进。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设计了一种循环油槽带倒角的轴套,循环油槽与轴套内表面之间过渡顺滑,布油顺畅,维护方便,避免了啃轴情况的发生,延长了轴套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具体技术方案是:一种循环油槽带倒角的轴套,包括轴套本体,轴套本体的形状为圆筒形,轴套本体的内壁上开设有循环油槽,关键是:所述的循环油槽两侧与轴套本体内壁的连接处都设置有倒角,两侧的倒角对称设置,循环油槽的上端面位于轴套本体内壁的下方。
所述的倒角与轴套本体内壁之间的夹角为5°~45°,倒角沿轴套本体轴线方向的长度为0.5~2.5mm。
所述的轴套本体的侧壁上开设有进油孔,进油孔位于循环油槽内。
所述的循环油槽的数量为至少一个,进油孔的数量也是至少一个。
所述的轴套本体为无缝轴套。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循环油槽两侧与轴套本体内壁的连接处都设置有倒角,使得循环油槽与轴套内表面之间过渡顺滑,没有锯齿、震纹儿等缺陷,布油顺畅均匀,润滑效果好,维护方便,大大降低了啃轴的风险,延长了轴套的使用寿命。另外,倒角的设置使得轴套的储油量增大,润滑效果更好,同时延长了轴套免维护的时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代表轴套本体,2代表循环油槽,3代表进油孔,4代表倒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例,如图1所示,一种循环油槽带倒角的轴套,包括轴套本体1,轴套本体1的形状为圆筒形,轴套本体1的内壁上开设有循环油槽2,循环油槽2太大会降低轴套本体1的承载能力,循环油槽2太小则不能快速地布油,而且不能存储足够的润滑油,润滑效果较差,所以将循环油槽2的宽度设置为3mm以上,深度设置为0.5mm以上,轴套本体1的侧壁上开设有进油孔3,进油孔3位于循环油槽2内,循环油槽2两侧与轴套本体1内壁的连接处都设置有倒角4,倒角4与轴套本体1内壁之间的夹角为5°~45°,倒角4沿轴套本体1轴线方向的长度为0.5~2.5mm,两侧的倒角4对称设置,循环油槽2的上端面位于轴套本体1内壁的下方。其中,循环油槽2的数量为至少一个,进油孔3的数量也是至少一个。
倒角4的设置,使得循环油槽2与轴套内表面之间过渡顺滑,没有锯齿、震纹儿等缺陷,布油顺畅均匀,润滑效果好,维护方便,大大降低了啃轴的风险,延长了轴套的使用寿命。另外,倒角4的设置使得轴套的储油量增大,润滑效果更好,同时延长了轴套免维护的时间。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轴套本体1为无缝轴套,一体成型没有连接口,轴套内表面没有锯齿、震纹儿等缺陷,不会出现连接口开裂的情况,使得轴套的承载能力更强,硬度更好,布油更加顺畅均匀,进一步延长了轴套的使用寿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石家庄理想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经石家庄理想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86982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捷式带固定底座轴承
- 下一篇:一种汽车后桥轴承及轴承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