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有缩口结构的射频消融电极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869466.5 | 申请日: | 2015-11-0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264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06 |
| 发明(设计)人: | 曾宪龙;李富强;杜平贵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博莱德光电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61B18/14 | 分类号: | A61B18/14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高永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8 | 代理人: | 江崇玉 |
| 地址: | 100176 北京市大兴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结构 射频 消融 电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缩口结构的射频消融电 极。
背景技术
射频消融电极是射频消融术中使用的电极,常用于肝、肺等部位肿瘤的治 疗,其一般包括电极针、手柄和电极插头。应用时,通常将电极插头电连接在 射频肿瘤消融治疗仪上,使电极针的尖端穿刺进入人体组织以达病灶,并在病 灶区与人体组织形成回路,产生高频交变电流,进而转化成热能来杀死肿瘤细 胞。可见,射频消融电极中,电极针位于病灶区的部分需要导电,而其他部位 则需绝缘,并能承受至少150℃的高温。
为了解决如上问题,现有技术提供了这样一种射频消融电极,其将耐高温 绝缘套管套装在电极针针杆上,通过使用不锈钢材质的电极针针杆,以实现电 极针的可导电性;通过并利用耐高温绝缘套管的耐高温且绝缘性,以实现电极 针位于非病灶区的部分绝缘且耐高温,从而避免非病灶组织受到高温灼伤。
然而,设计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
现有技术提供的射频消融电极,耐高温绝缘套管与电极针针杆之间的直径 差,会造成聚酰亚胺套管的管口与电极针针杆的连接处形成台阶,进而增大电 极针穿刺时的阻力,不利于穿刺过程的进行。尤其是面对硬质组织时,还会损 坏耐高温绝缘套管,降低电极操作时的安全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了一种具有缩口结构的 射频消融电极。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具有缩口结构的射频消融电极,包括:导电金属材质的电极针、耐高 温绝缘套管、手柄、电缆线和电插头,所述电极针由锥形针头和针杆构成;
所述电极针通过所述电缆线电连接所述电插头,所述手柄固定在所述针杆 的端部,所述耐高温绝缘套管通过胶黏剂套装在所述针杆上,且所述耐高温绝 缘套管靠近所述锥形针头的管口沿径向收缩,形成具有倾斜表面的缩口端,所 述缩口端与所述针杆之间的间隙为零。
具体地,作为优选,所述耐高温绝缘套管的壁厚为0.02-0.05mm,且所述耐 高温绝缘套管的内径比所述针杆的外径大0.03-0.06mm。
具体地,作为优选,所述耐高温绝缘套管为聚酰亚胺套管,所述电极针为 不锈钢电极针。
具体地,作为优选,所述锥形针头呈圆锥结构或者棱锥结构。
具体地,作为优选,所述锥形针头呈三棱锥结构。
具体地,作为优选,所述缩口端的轴向长度为1-4mm。
具体地,作为优选,
所述手柄包括固定手柄、滑动导轨和滑动手柄,所述滑动导轨固定在所述 固定手柄的后端,所述滑动手柄与所述电极针连接,并可沿所述滑动导轨轴向 滑动,以带动所述电极针轴向运动;
所述固定手柄相对的侧壁上设置有两个圆孔结构,用于穿过手指。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具有缩口结构的射频消融电极,通过使耐高温绝 缘套管靠近锥形针头的管口沿径向收缩,使其形成具有倾斜的平滑表面的缩口 端,该缩口端沿着轴向方向逐渐抱紧电极针的针杆,直至其与针杆之间的间隙 为零,不仅避免了在耐高温绝缘套管的管口与电极针针杆的连接处形成台阶, 可见,该缩口结构能够降低电极穿刺时的阻力,且避免了高温时胶黏剂从耐高 温绝缘套管和针杆之间的间隙中析出,有效提高了该射频消融电极的操作安全 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 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 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 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具有缩口结构的射频消融电极的结构示意 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提供的射频消融电极中,耐高温绝缘套管与 电极针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提供的可加热的缩口用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分别表示:
1电极针,
101锥形针头,
102针杆,
2套管,
201缩口端,
3手柄,
301固定手柄,
302滑动手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博莱德光电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博莱德光电技术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86946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