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易经起卦学习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869183.0 | 申请日: | 2015-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04047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23 |
发明(设计)人: | 王明奎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明奎 |
主分类号: | G09B1/20 | 分类号: | G09B1/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50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易经 学习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易经六爻起卦研究学习工具,具体是一种易经起卦学习装置。
背景技术
《易经》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人文实践的理论根源,是古代汉民族思想、智慧的结晶,被誉为“大道之源”。内容极其丰富,对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易经》是中国最古老的文献之一,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学教育的重要内容。《易经》的内容以“卦”及“爻”组成,共有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每一卦由六层组成,每一层称为“爻”,每一爻以一条长的横线“─”代表阳,称为“阳爻”;或以两条断开的横线“——”代表阴,称为“阴爻”;或以一条长的横线加上一个O“—0”代表老阳,称为“阳爻动”及以两条断开的横线加上一个X“——X”代表老阴,称为“阴爻动”,从最底层数起,总共有六爻,而六爻以不同的阴爻、阳爻及动爻的搭配组合,形成了六十四种不同的组合即六十四卦,每一卦又有六个爻,因此又形成了三百八十四种不同的爻变即三百八十四爻。得出这些爻符的方法称为起卦,自古以来起卦方法有很多种,如蓍草起卦法、铜钱起卦法、时间起卦法、笔画字数起卦法、事物方位起卦法等,用这些方法起卦时,有的较复杂且耗时长,有的需要数学计算,有的方法虽然简单,但初学者又不易掌握,目前流传下来最正宗简单的起卦方法就是铜钱起卦法,铜钱起卦法以三枚铜钱作为起卦工具,把铜钱的正反面作为起卦的依据,然后根据每一次所投掷而取得的正反面的多少(三个正面用符号“—O”代表“老阳”称为“阳爻动”;三个反面用符号“——X”代表“老阴”,称为“阴动爻”;两个正面一个反面用符号“─”代表“少阳”,称为“阳爻”;两个反面一个正面用符号“——”代表“少阴”称为“阴爻”)作为该“爻”的结果;这种起卦方式须连续投掷六次才能得到一个完整的卦象结果,这种起卦方法极为麻烦且费时费事,另外对于得出卦象以后,如何记住六十四卦复杂的卦名及快速识别出是什么卦,也是困扰众多《易经》初学者的一大难题,本实用新型设计人基于以上如何快速起卦及如何记忆卦名、快速识别卦象,遂得以首创出本实用新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易经起卦学习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快速起卦、记卦名、识别卦象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易经起卦学习装置,包括一中空的外框,在外框的内部自上而下依次均匀设有六根中轴,在每根中轴上固定设有一转体,所述转体设有八个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转体的八个面上分别标记有“—O”、“——”、“——”、“—”、“——X”、“—”、“—”、“——”八个卦爻符号。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外框正面一侧对应六根中轴分别标记有“上”、“五”、“四”、“三”、“二”、“初”六个卦爻顺序标识。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外框背面两侧分别标记有乾、震、坎、艮、坤、巽、离、兑八个卦象符号及对应的卦名。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中轴与转体为一体成型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外框、中轴和转体为金属材料制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外框、中轴和转体为木料制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外框、中轴和转体为工程塑料制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制作方便,在进行《易经》研究的起卦时只需拨动中轴上的转体,转体在外力的作用下利用惯性转动,当其自动停下后,卦爻符号所组合成的卦象及动爻即可出现在标记的位置上,一次即可完成整个起卦过程,可代替传统繁琐的起卦方法,使起卦非常方便、快速,也易于初学者掌握和操作。起卦后再依据转体上的卦象比对卦爻顺序标示,分出上卦、下卦,其后再比对外框上标示的八个卦象的卦符及卦名,便于便可准确识别上下卦的卦象及卦名。
附图说明
图1为易经起卦学习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易经起卦学习装置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易经起卦学习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易经起卦学习装置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易经起卦学习装置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外框、2-中轴、3-转体、4-卦爻顺序标识、5-卦象符号、6-卦名。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明奎,未经王明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86918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个体化定制下颌骨骨折内固定板
- 下一篇:一种医用跟骨牵引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