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抽湿和废热利用的热泵烘干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20868907.X | 申请日: | 2015-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19755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30 |
发明(设计)人: | 平武臣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门市达能环保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6B21/00 | 分类号: | F26B21/00;F26B21/08;F25B30/02;F25B27/02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温利利 |
地址: | 529000 广东省江门市蓬江区潮***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抽湿 利用 烘干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抽湿和废热利用的热泵烘干系统。
背景技术
传统烘干机的工作原理是将外界空气通过加热装置加热后转化成高温空气,然后将高温空气供应到较为封闭的空间中对物体进行烘干,随后烘干完成即将高温高湿的空气排走,这种方式能效非常低,故现时的烘干设备大多采用热泵进行供热烘干,从而降低能量损失。但是,在烘干环境中依然会产生大量湿气,所以同时还需要直接排放或使用抽湿设备进行湿气排抽,因此会将空气中的余热连带一同排放,而且这些经过加热的空气中会夹杂有杂质或有害气体,需要定期排放保持室内空气环境安全洁净,但直接抽排会浪费大量余热,热能利用率低,需要进行改进。现有一些抽湿同时可回收余热的烘干装置,其在热泵循环系统中增加一台内循环抽湿蒸发器,抽湿时通过切换冷媒通路,空气蒸发器停止运行,抽湿蒸发器和冷凝器,与压缩机、节流阀形成冷媒循环,这种结构需要通过复杂的冷媒循环系统和控制系统完成,所用设备较多,投入大,且抽湿和余热回收效果也不尽理想。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带抽湿和废热利用的热泵烘干系统,其设备投入少,结构精简,性能效果好。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带抽湿和废热利用的热泵烘干系统,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节流元件、蒸发器,以及增强抽湿效果和回热效果的换热器,所述压缩机、冷凝器、节流元件和蒸发器通过冷媒管相互连接,冷凝器安装在一烘房内,蒸发器和所述换热器安装在可控制的风道中,风道设置有可控的进气口和出气口,换热器的第一换热端进气口通过风道可控与烘房连通,换热器的第二换热端进气口通过风道可控连接烘房或风道的进气口,换热器的第二换热端出气口与冷凝器的进气口连接,蒸发器的进气口通过风道可控连接风道的进气口或换热器第一换热端的出气口。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风道的进气口设置有开关门,风道的出气口设置有阀门A,所述阀门A设置有连通所述蒸发器和风道出气口的A1位置,以及封堵风道出气口的A2位置,风道中设置有阀门B和阀门D,所述阀门B设置有将风道进气口和蒸发器进气口连通的B1位置,以及将风道进气口和换热器的第一换热端进气口连通的B2位置,所述阀门设置有将换热器的第一换热端进气口和烘房连通的D1位置,以及将换热器的第二换热端进气口和烘房连通的D2位置。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各个阀门和蒸发器、冷凝器和压缩机均通过PLC控制器连接。
进一步,所述蒸发器设置有驱动气流从蒸发器进气口向出气口流动的风机。
进一步,所述烘房中的风道延伸至远离冷凝器的室内一侧。
进一步,所述蒸发器设置有用于排放凝结水的排水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系统仅使用一套热泵系统,通过切换气流通路的方式,从而改变气流循环流向,从而轻松实现加热,抽湿和余热回收三种模式,其能够极大地简化烘干系统结构,减少设备的投入,而且配合在空气蒸发器和冷凝器之间增设的预先换热的换热器,还非常有效地提高了热能的回收利用率,大大强化了抽湿效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加热模式阀门位置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余热回收模式阀门位置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抽湿模式阀门位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带抽湿和废热利用的热泵烘干系统,以及可切换风道,包括压缩机1、冷凝器4、蒸发器3、节流元件2,以及增强抽湿效果和回热效果的换热器5,所述冷凝器4安装在烘房6室内,所述压缩机1、节流元件2和蒸发器3隔墙安装在室外或其它位置并以冷媒管与冷凝器4相互连接,蒸发器3和所述换热器5安装在可控制的风道7中,换热器5位于风道7的中枢位置,风道7设置有至少两个可控的进出气口,换热器5的第一换热端进气口51通过风道7可控与烘房6连通,换热器5的第二换热端进气口53通过风道7可控分别连接烘房6或风道7的进气口,换热器5的第二换热端出气口54与冷凝器4的进气口连接,蒸发器3的进气口通过风道7可控分别连接风道7的进气口或换热器5的第一换热端的出气口52,烘房6室内可形成加热气流循环,冷凝器4发出的热量从烘房6中随气流经过散失然后可回流至冷凝器4或换热器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门市达能环保节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门市达能环保节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86890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