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池组均衡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520868052.0 | 申请日: | 2015-11-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60118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13 |
发明(设计)人: | 李静;祝立根;华周发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普莱德新能源电池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2606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池组 均衡 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均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组均衡电路。
背景技术
随着当前环境保护和能源节约成为主流,人们开始越来越广泛的把电池组运用于 各种动力系统中,比如电动汽车的动力源、通信设备的应急供电装置和能量转移存储装置 等等。不过,高功率大容量的电池由于技术上的限制,还不能大批量的生产,最常应用的还 是技术成熟的低功率小容量的单体电池。而单个电池提供的能源是有限的,要满足各种动 力系统的电能需求势必要将众多的单体电池采用串联和(或)并联的方式连接成组,然后将 这些电池模组再进行串联和(或)并联连接,达到一定的电压等级及容量等级来满足人们的 需求。
这样大规模的串并联电池,很难保证电池组内电池单体的一致性。另外,电池组在 不断充放电循环的使用过程中,由于老化的程度不同,也会造成各个单体电池的差异越来 越明显。电池组内电池单体的不一致性会降低电池组的使用性能,缩短电池组的使用寿命, 严重的还可能会使某些电池单体过充电或者过放电,严重损坏电池,甚至有电池爆炸的危 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池组均衡电路,可以简单快速地将电池组内电压 差异较大的电池单体进行能量转移,实现电池组的快速无损均衡。
本实用新型方案如下:
一种电池组均衡电路,包括由多个电池单体串联组成的电池组,还包括电池管理 系统、正极并联母线、负极并联母线、多个电池单体串联通断开关和多个电池单体并联通断 开关;所述电池串联通断开关设置于串联的相邻的两个所述电池单体之间,所述电池单体 并联通断开关设置于每个所述电池单体的正极与所述正极并联母线、每个所述电池单体的 负极与所述负极并联母线之间。所述电池单体串联通断开关可以在需要电池组工作时连通 电池组的串联线路,在电池组内电池单体电压不均衡并且需要均衡时,断开所述电池单体 与电池组的串联线路的连接。所述电池单体并联通断开关可以在需要所述电池组工作时断 开所述电池单体的正极与所述正极并联母线、所述电池单体的负极与所述负极并联母线之 间的连接,从而断开所述电池单体之间的并联连接,而在所述电池组内所述电池单体电压 不均衡并且需要均衡时,将需要均衡的所述电池单体进行并联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电池单体串联通断开关为电池单体串联继电器,所述电池管理系 统通过控制所述电池单体串联继电器来完成每个所述电池单体串联电路的通断。
进一步地,所述电池单体并联通断开关为电池单体并联继电器,所述电池管理系 统通过控制所述电池单体并联继电器来完成每个所述电池单体的正极与所述正极并联母 线、每个所述电池单体的负极与所述负极并联母线的通断。
进一步地,多个所述电池单体串联通断开关集成为一个串联通断总闸,同时控制 所有所述电池单体串联电路的通断。
进一步地,多个所述电池单体并联通断开关集成为一个并联通断总闸,同时控制 所有所述电池单体的正极与所述正极并联母线、所有所述电池单体的负极与所述负极并联 母线之间的通断。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池组均衡电路可以把电池组内电压差异较大的电池单体从 电池组串联线路中隔离出来,并将这些电池单体进行并联连接,实现差异电池单体之间的 能量无损转移,达到整个电池组内电池单体电压均衡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的电池组的均衡电路的电路图;
图2为实施例2的电池组的均衡电路的电路图;
图3为实施例3的电池组的均衡电路的电路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0电池组101电池单体20串联通断总闸
21电池单体串联通断开关22电池单体串联继电器30并联通断总闸
31电池单体并联通断开关32电池单体并联继电器41正极并联母线
42负极并联母线50电池管理系统51电池单体电压 检测模块
52串联继电器控制模块53并联继电器控制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给出了一个电池组均衡电路的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普莱德新能源电池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普莱德新能源电池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86805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