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昆虫试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868007.5 | 申请日: | 2015-11-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06072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30 |
发明(设计)人: | 王冲;李楠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K67/033 | 分类号: | A01K67/033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郝瑞刚 |
地址: | 10019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昆虫 试验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昆虫试验装置。
背景技术
虫害不仅仅危害农田生态系统,对于其他的生态坏境也造成严重的威胁,为了对虫害的防控提供知识和技术,学者们一直致力于对此进行研究。
目前,对野外环境下虫害种类的调查,有采用五点取样法用于调查样本个体分布比较均匀的情况,有采用枝条计数法用于调查不善飞行的昆虫,有采用振落法调查假死性昆虫,有采用网扫法调查活动能力较强的昆虫,还有采用搜索法收集个体较大的昆虫;一般将调查所收集到的害虫带回室内制成标本,再根据标本进行数量、种类及危害情况的鉴定;以上这些调查方法的不足之处在于,昆虫被制成标本,鉴定其种类完全依靠人眼辨识,如果昆虫样本中存在幼虫或者其他不常见的昆虫,仅基于鉴定人的辨识力往往难以明确种类,而样本由于离开植物环境并制成标本,使得对昆虫本身的取食、繁殖等活动的研究造成阻碍。
现有技术对于大区域虫害带来的损失评估主要依靠遥感技术,利用遥感技术对有害生物发生面积、发生等级及发生次数等方面的测报。遥感技术的不足在于对虫害只能进行宏观的定性检测,缺少微观的定量分析,对虫害防控所需信息提供不足。
目前,传统评估虫害对生态系统损失的方法,还包括采用防治指标作为种群密度进行估算,但由于全年虫害发生量可能高于防治指标所提出的程度,因此用防治指标作为密度计算的方法在某些程度上会低估有害生物造成的损失。
因此,针对以上不足,需要提供一种新型的昆虫试验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昆虫试验装置以解决现有昆虫试验装置制作成本高、体积偏大、使用不便,且难以在不损害植株正常生长及保持昆虫自然生长条件下,直接精准观测昆虫行为和植株状态,以得到研究虫害所需各种数据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昆虫试验装置,其包括上筒体、下筒体和夹子,所述夹子包括设在立杆上的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所述第二夹臂上下可调的设置在所述立杆上,所述立杆设置在植株旁边,植株叶片夹在所述上筒体和所述下筒体之间,所述上筒体和所述下筒体由所述第一夹臂和所述第二夹臂夹持。
其中,所述上筒体顶面设有密网且底边设有海绵垫圈,所述下筒体顶边设有海绵垫圈且底面设有密网,植株叶片置于所述上筒体底边的海绵垫圈和所述下筒体顶边的海绵垫圈之间。
其中,所述立杆为伸缩套杆。
其中,所述第一夹臂和所述第二夹臂的夹持端设有夹持块。
其中,所述立杆的下端为尖头。
其中,所述上筒体和所述下筒体由透明材质制成。
其中,所述上筒体和所述下筒体由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制成。
其中,所述上筒体顶面的密网和所述下筒体底面的密网由聚酰胺制成。
其中,所述上筒体底边的海绵垫圈和所述下筒体顶边的海绵垫圈由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制成。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昆虫试验装置,通过将立杆设置在植株旁边,立杆上的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将植株叶片夹在上筒体和下筒体之间,使装置包含植株的一部分,这样可直接观测筒内昆虫行为和被侵害的植株,能最大限度的保证装置内的环境与昆虫自然生存条件的一致性,并避免昆虫被天敌或其他昆虫的扰动,降低其他因素对目标昆虫活动的影响,评估结果精准,且昆虫不易逃逸;第二夹臂上下可调的设置在所述立杆上,使本装置可根据目标昆虫的种类或大小选择不同尺寸的上筒体和下筒体,实现筒体大小的灵活可变,且装置组装快速、移除方便;立杆可插在植株的土壤里,减少装置因自身重力对植株叶片造成的机械损伤,降低其他因素对植株“损伤”的影响,使对植株各项指标的测定更加精确;不同昆虫对植株的损伤部位不同,两个筒体的设置使装置使用方便,适用范围广,满足对各种昆虫的观察需求;上筒体和下筒体配合夹子,使装置制造成本低,结构简单,易于携带,回收昆虫简便,在任何场合均能使用,并可多次回收利用。
进一步的,通过海绵垫圈的设置,能大大降低装置对植株的机械损伤,不影响植株的养分水分运输,可精准的测定被昆虫侵害后植株“损伤”部位的信息物质变化,同时海绵垫圈可吸收昆虫在筒内多余的分泌物,减少其他因素对植株“损伤”造成的影响,便于观察植株被昆虫侵袭后的精细变化;通过上下密网的设置,可保证装置整体的通风性,不影响植株的光合呼吸蒸腾等生理生化过程,最大限度的还原自然环境,使观测数据更精准,实现对昆虫长期定位无扰动的跟踪观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大学,未经中国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86800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灭虫器
- 下一篇:一种适宜河蟹、小龙虾池塘套养水蛭的网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