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通信基站通风管防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866629.4 | 申请日: | 2015-11-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193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30 |
发明(设计)人: | 侯储璇;李郅萱;吴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侯储璇 |
主分类号: | F24F7/00 | 分类号: | F24F7/00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国为知识产权事务所 13120 | 代理人: | 米文智 |
地址: | 050021 河北省石家庄***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通信 基站 通风管 防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通风管防雨装置,特别涉及一种通信基站通风管防雨装置。
背景技术
为防止雨水及杂物倒灌入烟囱等室外通风管内,目前常见的防雨装置多为在通风管顶部加装伞形防雨罩,但是由于通风管为保证通风效果,顶部一般距地面较远,常见的伞形防雨罩为保证防雨、防尘效果,防雨罩设计的直径较大,为保留通风空间,防雨罩下部仅通过支架固定在通风管顶部,而安装在高空中的防雨罩因面积较大,受高空风的影响在其上所形成的风载荷阻力也必然加大,由此形成了以下问题:1、伞形防雨罩因所承载的风载荷阻力较大,对整个通风管的安装固定构成较大影响;2、因防雨罩与通风管的连接支架结构较为简单,受日晒雨淋和长期锈蚀等多种不利因素的影响,较易形成连接支架断裂和防雨罩掉落等严重安全隐患;3、由于安装在通风管顶部的防雨罩直径较大,并需要固定在通信塔钢架内部的中央位置,受通信塔上安装的设备构件和空间的限制,特别是塔身越高通信塔钢架内部的空间越小,致使现有技术中的的伞形防雨罩很难在通信基站的通信塔上安装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通信基站通风管防雨装置用来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通信基站通风管防雨装置,包括防雨盖,防雨盖为锥形结构,在防雨盖下部固定安装有通风管联接管,通风管联接管从上至下依次设有至少两层以上的防雨盖,在每层防雨盖下部的通风管联接管上均设有通风口。
作为优选的,所述通风口为条形孔。
进一步的,在通风口上设有丝网。
优选的,通风管联接管为方管或圆管。
本实用新型所取得的技术进步在于:
1、由于防雨盖为锥形结构,在防雨盖下部固定安装有通风管联接管,本装置通过联接管紧固套接在通风管顶部,安全牢固;在通风管联接管上设有至少两层以上的防雨盖,在每层防雨盖下部的通风管联接管上均开设有通风口,多层防雨盖和多个通风口设计,通风口不必设计过大,为通风口服务的防雨盖也无需设计直径较大,从而高空风阻小,避免安全隐患,且空间占用小,方便固定在通信塔上的基站通风管安装使用。
2、由于通风口为条形孔,在结构上较为合理,避免了因通风口开口过大,造成雨雪倒灌入通风管。
3、由于在通风口上设有丝网,可防止飞鸟和异物进入通风管。
4、由于通风管联接管为方管或圆管,通用性好,适用范围广,本实用新型也可在其它领域的烟囱顶部安装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通风管联接管为方管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通风管联接管为圆管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该描述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记载的内容为准,任何依据本专利说明书所作出的等效技术手段替换,均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如图1所示,通信基站通风管防雨装置,包括锥形结构的防雨盖1,通风管联接管3上开口端与顶层防雨盖1下部焊接,视需套接的通风管结构,通风管联接管3为方管,在通风管联接管3上从上至下依次设有三层防雨盖1,在每层防雨盖1下部的通风管联接管3的四个面上均开设有通风口4,本实用新型优选通风口4为条形孔,在通风口4上设有丝网2。使用时,本实用新型套接在通风管顶部,再通过螺栓螺母结构与通风管紧固联接。
实施例2:视需套接的通风管结构,通风管联接管3为圆管,其余结构如前所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侯储璇,未经侯储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86662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云计算的室内空气环境控制系统
- 下一篇:除静电加湿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