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手指伸肌力量训练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864657.2 | 申请日: | 2015-11-0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64042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20 |
| 发明(设计)人: | 陈波;雷小莉 | 申请(专利权)人: | 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 |
| 主分类号: | A63B23/16 | 分类号: | A63B23/16 |
| 代理公司: | 重庆为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6 | 代理人: | 龙玉洪 |
| 地址: | 646000***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手指 力量 训练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手指伸肌力量训练器,属于医疗康复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手外伤或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可能导致手指关节活动障碍和手部肌肉力量下降,而手指伸肌力量对手部肌肉力量和关节活动是否自如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市面上很多都是针对手部握力或者关节部位进行训练的康复器械,还没有针对手指伸肌力量进行训练的训练器。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手指伸肌力量训练器,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很好地锻炼手指伸肌力量。
技术方案:
一种手指伸肌力量训练器,包括底板和设置在底板上的放置盘,该放置盘内放置有弹珠,所述底板上还设置有不同坡度的轨道。如此设计,使用时从放置盘内拿出弹珠,根据手指伸肌需要锻炼的强度选择不同的轨道,然后将弹珠放在选择的轨道上,手指在伸直的过程中将弹珠沿设计的轨道弹出,以此起到锻炼手指伸肌力量的效果,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作为优选,所述轨道共四条,分别为第一轨道、第二轨道、第三轨道和第四轨道,其与底板之间的角度分别为30°、20°、10°、0°。设计如此角度,可以对手指伸肌力量进行循序渐进的锻炼,角度太高或太低都无法起到较好的锻炼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放置盘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该放置盘的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一轨道下方的底板上,另一部分伸出所述底板。如此设计,可以保证放置盘不会随意移动,且不会占用太多的空间。
作为优选,每个所述轨道的一端设置有轨道口,该轨道口为水平设置,另一端设置有弹珠接收槽,每个所述轨道口和弹珠接收槽与对应的轨道一体成型。设计弹珠挡板可以保证弹珠在放置到轨道上时能够处于静止状态,方便弹出;设计弹珠接收槽可以保证弹珠在弹出后不会任意掉落。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轨道、第二轨道和第三轨道的下方分别设置有高度不同的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和第三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和第三支撑板的下端分别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上端分别与对应轨道上的弹珠接收槽的下端连接。如此设计,侧板能够对轨道形成支撑,使整体结构稳固耐用。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轨道、第二轨道、第三轨道和第四轨道的侧壁上分别设置有刻度线。如此设计,能够通过有刻度的轨道直观地显示出患者弹出弹珠的距离,方便训练前后进行对比,量化肌力改变。
有益效果: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的手指伸肌力量训练器,结构简单,通过不同角度的轨道,使患者手指在伸直过程中将弹珠沿设计的轨道从轨道口弹出,同时,通过在轨道上标记刻度,直观地显示出了患者弹出弹珠的距离,方便训练前后进行对比,量化肌力改变,使用起来非常方便,且效果较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手指伸肌力量训练器,包括底板5和设置在该底板5上的依次设计的第一轨道1、第二轨道2、第三轨道3和第四轨道4,所述第一轨道1、第二轨道2、第三轨道3和第四轨道4分别与所述底板5的夹角为30°、20°、10°和0°,本实施例中的底板5的高度为2cm,能够使手掌成背伸姿势,即渐近手功能位姿势,每个所述轨道的长度均为30cm。所述底板5上还固定设置有放置盘6,该放置盘6内放置有弹珠7,所述放置盘6的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一轨道1的下方,另一部分伸出所述底板5。
请参见图2,所述第一轨道1、第二轨道2、第三轨道3和第四轨道4的起始端分别设置有第一轨道口11、第二轨道口21、第三轨道口31和第四轨道口41,每个所述轨道口为水平设置,保证了弹珠7弹出前能够处于静止,为了防止弹珠在弹出后随意跌落,在每个所述轨道的末端分别对应设置有第一弹珠接收槽10、第二弹珠接收槽20、第三弹珠接收槽30和第四弹珠接收槽40,弹珠7在弹出后可以落入对应的所述弹珠接收槽中,每个所述轨道口和弹珠接收槽与对应的轨道一体成型。
请参见图1,所述底板5靠近所述弹珠接收槽的一侧分别设置有高度不同的第一支撑板51、第二支撑板52和第三支撑板53,所述第一支撑板51、第二支撑板52和第三支撑板53的上端与对应的所述第一弹珠接收槽10、第二弹珠接收槽20和第三弹珠接收槽30的下端固定连接。设计的支撑板能够对轨道形成支撑,使训练器的整体结构稳固耐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未经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86465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